《假期如何弯道超车》——听武院长报告心得体会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有幸听了一场来自武院长的《假期如何让孩子弯道超车》的视听盛宴,作为一名家长也是一名教育者,听完后更多的醍醐灌顶。武院长以幽默风趣的话语娓娓道来,让我深受启发,受益良多。
在开课之前武院长首先给我们播放了一个孩子放假回到家的视频,看完之后我内无比触动。在家庭里里,更多的是希望认真听话的孩子,但是从来没有问问,孩子们内心到底渴望什么?我想:孩子们更多的是听到老师的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句感动人心的激励,一个鼓励的眼神。现在的孩子太累了,就像武院长和我们分享的那张图片一样,孩子葬身与题海中,周围是无形的压力。这个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学习成绩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于家庭和老师之间的压力。所以,笼罩在这样的巨型压力之下,孩子才会想在手机与网游中找寻归属感。就像武院长所说“根源在于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才会在网络中寻求满足”。
站在家长的角度,我们在假期中,应该放下手机走近孩子,贴近他们的生活。尊重孩子的需求。做智慧的父母,做孩子的“定海神针”。不管孩子表现如何,都能够保持高度稳定,正向乐观的情绪,积极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相信孩子的潜力。而不是一味的压制否定孩子,在孩子遇到困难受到挫败的时候,用理解和鼓励,增添他的勇气和信心,信任,鼓励和支持,永远是孩子茁壮成长最好的养料。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契约,奖赏分明,并做到有始有终,言而有信。孩子们在这样的正向环境中,只会更加约束自己。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会听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你的一举一动,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如果你不喜欢读书,可以干点家务,也不影响孩子。家庭就像一台大型的“复印机”,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原件到复印件的复制工作,虽然孩子的模仿能力强,但是辨别能力差,不管是家长的好习惯和坏习惯,他都会照着做,因此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谨言慎行,给孩子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避免让孩子染上坏习惯。武院长和我们分享了一张在等火车时的两组图片,通过对比发现优秀的家长会言传身教,利用一切闲暇、碎片时间进行书籍的共读。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放下手机,端起书本和孩子利用寒假的时间养成阅读、书写和运动的习惯。正如主席所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不是每朵花生来就会开花,从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对万物有了一点一滴的认识,这需要一个过程,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会渴望得到认可和夸赞,我们在此过程中要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与认可,不能轻易贴负面标签,而是要正确引导带领孩子往正确的方向进行。家庭是孩子“成人”的主阵地,学校是孩子“成才”的主阵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家校共育不可分割。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引导孩子成人成才的历程中,习惯养成是至关重要的。
武院长有个愿景“东鲁遗风今传承,十万人家今读写”,在这宏伟的愿望下,整个诸城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读写工程。孩子们的成长日记、老师们的教育日记、家长们的亲子日记,通过不断的读与写,家长们在处理亲子关系时更加得心应手,与此同时,也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轨迹,亲子关系日益和谐。孩子们通过不断的共读共写也从量变到了质变的飞跃。弯道超车是习惯的养成,写着写着就成了习惯。
武院长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自组织小组”就是所谓的“从众效应”,假期中通过圆桌学习的方式,通过不同的个体之间磁场效应,影响不同个体之间的成长。使得教育得到的延伸与拓展。这是一个很有深意的活动,如果假期中得到实现,不仅减轻了家长上班无法看孩子的困扰,还可以通过小组间榜样的带头作用,促使成员之间的不断激励前进。武院长也说,在此过程中,不是放任不管,更多的是家长要有计划的进行,通过实践外出,共读、讨论让孩子在实践中习得更多的知识。
弯道超车亦或者说是习惯养成的重要。假期中不能只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动向,要学会自我反思,自我审视,让孩子体会到习惯的重要性,家校合育才能让孩子们拥有更好的未来。好的家风、学风才能让孩子们走的更加长远。带头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形成孩子在家好好学,在学校天天向上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