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浏览了一下网页,看到了一个关于小年的视频,深刻了解了一下关于小年的来历。其实,年复一年,小时候跟着父母,大了跟着老公家,都很重视小年这个特殊的日子,而且各家的习俗也差不多,最最该记录的是这一串语言:灶王爺,一身青,騎白馬,踏金蹬,今天送您上天宫。
二十三,爺上天,騎上馬,备上鞍,一路順風到南天,説好話,道吉言,正月初七下凡間,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有老二那年因为是昨天动了手术,所以小年不能吃饭,听到老公陪床家人给送来的饺子在吃心里很不舒服,这么多年了我没说过,但是一到这个日子就会想起来,今天有了武校长带领下写亲子日记,也算放了出来,就随着今年的饺子消化了吧!
今年我们一起跟婆婆回她的老家一起过的小年,我跟孩子们一起包水饺,老公跟婆婆在准备下酒菜。其乐融融,很有家庭欢乐感。吃饭晚点儿女儿饿了,菜上来后就迫不及待的用手拿着要吃,爸爸还在一边说,先吃块肉,我随时制止,“放下,等奶奶过来,大家都坐下再吃”女儿吓得条件反射似的,把菜放下了,嘴里缺没闲着,说“要是奶奶不吃,我们也都不吃了?”很委屈的样子,说着还哭了,我就顺势教育她,“那是平时,今天是过节,我们都要一起吃,都得吃。你快去叫奶奶过来。”她哭着喊去了。爸爸也意识到孩子做的不对了,也说“得大家一起才能吃”。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教育从饭桌上看出教养。我们都年龄大了才有的她,老有一种怕陪不了她多少年的感觉,所以对她的教育格外上心,跟随着传统礼仪的洗礼,感到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我们作为后人就像过年过节各地的习俗一样,都要有后来人来传承,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习俗,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