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路上雪还没开始化,又赶上老爸小年值班一天,一大早接到奶奶电话,奶奶说天冷路滑,怕路上开车不安全,况且团聚也不在这一时,先别回来了。妈妈答应下,又说她买好了鲈鱼,大虾和海参,过两天回家就带回去。奶奶说正好想着这几天坐公交车去超市买呢,这样太好了,可不用出门了。
虽然没回奶奶家吃饭,可是小年饺子不能少,吃过早饭,妈妈就在厨房忙活:“今天我们吃蔬菜虾仁鸡蛋的水饺吧。”我当然愿意,这是我最喜欢的馅儿了。先和面,难为我妈妈,平时都不怎么下厨,现在要和面包饺子了。本着“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原则,果然和了满满一碗。接着来就是盘馅,妈妈说我们用大虾,自己剥虾仁,然后炒鸡蛋碎,最后切了一点点韭菜。
轮到我上场啦,我来擀皮妈妈包,妈妈说我擀的面皮厚薄不一,我赖妈妈切的剂子大小不同。说着笑着也就完工啦。我来打扫现场,妈妈煮饺子,香喷喷的饺子出锅啦。包完水饺还剩下了好大一块面团,妈妈一会说明天烙油饼,一会又计划着再和点发面蒸馒头,随我妈霍霍吧,反正再不好吃,我爸也会捧场。
吃完晚饭,妈妈在看新闻,我在旁边等待着节目播出,我从来没有这么迫切准时的观看一场电视节目。8:20我就打开了“爱诸城”APP,当时正在播放新闻,等待了几分钟,节目就开始了。接连两晚的学习,都提到了“亲子共读共写”,足以可见,亲子共读共写的重要性。文字是载体,帮助我们记录孩子生活中的点滴,亲子日记赋予了文字灵魂,让它成为孩子成长的见证者。
今晚四组家庭分享了亲子共读共写的经验和这项活动对孩子的影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第一组家庭,坚持写亲子日记14年,书香气息扑面而来,妈妈温和从容,女儿温文尔雅。妈妈也在一旁观看,我问妈妈,如果当年你的日记也坚持下来了,我会不会也和人家一样优秀。我妈说,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你羡慕别人,怎知别人就不羡慕你呢。自从我妈妈退休,总觉得她越来越懂得知足了。
亲子共读共写这项工程对于我来说为时尚早,不过我很庆幸很早以老师的身份加入了亲子日记群,阅读了很多位家长朋友撰写的亲子日记,也用肤浅的语言表达过自己的看法。如今我加入了教育日记的队伍中,这是第二篇,很期待我的第二十篇,第二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