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年这个欢庆的节日,跟孩子一起观看了诸城电视台的《好孩子是如何培养的——亲子共读共写助力亲子成长(二)》家庭教育电视节目。节目主题是亲子共读共写促进亲子成长,通过剖析4位学生及其家长撰写亲子日记的成功秘诀,为大家提供有益借鉴。
孩子跟我一起观看,看到她喜欢的、认同的,会跟我说:“妈妈,你看,这样真好”、“妈妈,你要是不生气那真是太好了”,听到这样的话,真的是无法言说的难过,作为父母,我真的需要及时改正,从亲子共读共写开始。
边看节目,边进行记录。我个人比较向往一号家庭,父母学历认知高,母亲从小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更是从胎教开始写亲子日记,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给孩子写成了一本属于自己的故事书。温文尔雅、出口成章的母亲,用她受益终生的亲子共读共写方式,继续传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培养出了落落大方,文静内敛,思想积极向上的好孩子。真的有点电视剧里面的完美幸福情节。
二号家庭,正如武老师所说,虽然父母学历不高,但是觉悟很高,能够清楚的认识到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为了高质量的的陪伴,他们家没有电视机,父母陪着孩子学习,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写日记,一起分享读书心得,还要比赛谁写的心得最好;有时饭后一起高歌一曲,各唱各的,也许优美动听,也许五音不全,互相取笑也好,互相夸赞也罢,然后再一起写进亲子日记,幸福感绝对是满满当当的。想想那副画面,不由得嘴角上扬。
三号家庭,如大多数普通的家庭,温馨幸福,也会有吵吵闹闹,但是因为亲子共读共写,将语言思维转化成文字,在这个看似简单不起眼的加工过程中,不断的斟酌、思考,使得简单的快乐生出浓浓的家庭爱意,让暴躁生气得以冷静反思,无形中调解了家庭关系,使父母跟孩子共同努力成长。家和万事兴,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好的成长环境,不仅仅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更有助于父母乃至整个家庭的的和谐。
四号家庭,爸爸说了两个词“相见恨晚”、“追悔莫及”,爸爸因为工作原因,孩子的幼儿园、小学,都没参与,一直到孩子初中,爸爸才有时间参与孩子的成长学习过程,了解并坚持亲子共读共写。这彻底改变了爸爸在教育认知上的想法,从以前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改变为“教育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学校教育,一条腿是家庭教育。”,教育方式也是由“监督式、督促式”改变为“互动式、参与式”。在爸爸和孩子共读共写的努力下,孩子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成绩优异,爸爸也从“隐形爸爸”变成了“哥们儿”。只能说他们的亲子共读共写虽迟但勤,效果很棒!
四组家庭的分享各有不用,但却有相同感受,不止一遍的提到:亲子共读共写,促进家庭和谐。可以将羞于表达的家庭爱意谢意变成文字,可以将愤怒委屈气愤变成文字,有些话,说不出来可以写出来。这样既有语言上的沟通,又有文字上的交流,文字则充分发挥了它强大的力量,非常精准的表达,甚至是你思考后的准确表达。你写我添,共同感受,互相理解,无形中调解了家庭氛围,使暴躁的父母慢慢变得心平气和,使孩子得到了更多的理解支持,整个家庭都向阳向上向好发展。
通过四组家庭的亲子共读共写的情况,看到了方法,亲子共读共写并不是只是高学历父母的天地,也不需要专业的方法,更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陪伴、坚持、写起来、表达出来、从今天开始,哪怕写几句话,哪怕读一首诗,父母要作出表率,放下手机,实际行动读起来,贵在坚持,写下去,分享给孩子,创造共读共写的环境氛围。
从今天开始,我要行动起来,跟孩子同记一篇日记,同一件事情,她记我也记,然后互相品读互相点评,哪怕每天的吵吵闹闹,记录下来也是我们家庭独有的故事书。我要在字里行间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我要用行动告诉孩子,父母一直都是她最好的朋友;我要改变自己暴躁的情绪,用书写舒缓焦虑,用文字代替说教。
老子说:“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亲子共读共写,可以让父母跟孩子都心平气和的静下来,静能养心,心静则慧生。亲子共读共写,既能促进亲子成长,还能促进家庭氛围和谐,父母能坚持,就一定能培养出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