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提升素养之根本——读《阅读力决定学习力》导语
常有家长对读书存在疑惑:阅读与成绩有什么关系?孩子读了那么多书,怎么还不会写作?怎样读书效果才会好?我常常无言以对,但我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很多古今中外的名人伟人都重视阅读。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说:“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阅读。”《青铜时代》的作家王小波也是全靠从少年时代酷爱阅读而成长起来的,作家路遥写《平凡的世界》也得益于如饥似渴地读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莫言更是得益于广泛阅读。读书让很多人受益,为什么到了学生这里却有家长产生质疑?请你来读作家聂震宁的著作《阅读力决定学习力》吧,无论你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会豁然开朗。
一、阅读与学习关系密切学习力有三个要素构成,即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动力和毅力源于学习态度。而能力则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阅读力是由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三个要素构成。凡是具有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学生,其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都比较好。可想而知,当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之后,其学习的成败取决于其学习能力,而要提高学习能力,起决定作用的正是其阅读能力。所以,阅读力与学习力紧密关联。
二、阅读是提升核心素养的根本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更加重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这些核心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最根本的办法还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只有具备了阅读的习惯和阅读能力,才能顺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才能在千变万化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相反,教师、学生阅读力不高就会阻碍其发展,学生不能取得好成绩,老师的专业发展也停步不前,将不能胜任教书育人工作。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面临教育考试的一次次改革,阅读一次比一次更受专家们重视,一次比一次更加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焦点。以前是让读书,后来是大量读书,现在是海量阅读。前段时间读魏智渊《儿童读写三十讲》,就提到了编制阅读课程,提倡海量阅读。一个三四年级的学生,一年的阅读量为1000万字,如果一本书按照20万字来算,一年就要读50本书,寒暑假及上下学期分开的阅读量为250万字,相当于13本书。可见,阅读的重要。只有大量阅读,才是通向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三、读写结合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全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师的经验是:“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较好,谁的学生都能有好的语文素养。”于老师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的学习能力不一定强,而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学习能力也一定强。不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培养,有阅读积累带动起来的写作能力才来得扎实可靠。但,这是时间的积淀,也需要方法的指导,不可一蹴而就。如果谁想走捷径,我告诉你,别白日做梦了。在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的阅读中,如果能有专业人员做指导,阅读能力才可能有效提高。首先是有人督促着读,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是有惰性的,只有将阅读任务化并有人管辖,就可能读得快些,效率会高些。其次是,读书要有方向,读什么书,为什么读书,既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学业需要来读,也要遵循发展的规律进行,盲目读书会出力不讨好。另外,读书也得讲究方法,不是只读就行,要读中思,读中写,边读边画,边读边思边写,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写什么?可以摘录书中的精彩段落或者好词佳句,也可以在阅读到感人之处时写下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写读后感或者书评,给书中的人物写信或者写颁奖词也行。当然读中写的引导没有固定模式,根据所读书本和读书时的情境来定。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现在都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阅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家长,如果能阅读有关教育孩子或者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对于打造一个温馨浪漫的家庭是有重要意义的。阅读吧,阅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总之,阅读力决定学习力,正在成为被教育界和阅读界专家普遍接受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如果你已经读书了,请你坚持读下去,如果你还未开始,请你抓住当下立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