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老师说,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害惧怕的事情,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说打针这件事,一辈子要遇到很多次, 如何面对打针,也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何况由此而来的一些心理,还可以迁移到其他事情上。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认为这很简单,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骗哄着打了就没事了。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地接受,并培养他们忍受痛苦的勇气。
这两段话,我认认真真的读了几遍。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平淡无奇中透露的都是智慧的光芒。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打针这件事,代表的不仅仅只是打针,背后是一连串的类似需要孩子克服困难和害怕的事情。
尹老师书里讲道,有个六七岁的男孩因为拒绝打针,用“拼了命”来形容都不为过。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还小,不要告诉他,哄一下骗一下让他打了就没事了。在我小的时候,父辈们更是如此认为。
按照尹老师说的,如实告诉孩子打针有一点点疼,你如果忍不了,也可以哭,都没有问题,这也给了孩子安全感。
不过要注意的是,孩子是成长和变化中的人,你不能说她上一次不哭了,下次打针哭就是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