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老师说,决定父母之爱质量高低的,不是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其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我想,对孩子的理解越多,对细节越注重观察,爱的质量就更高了吧! 小小的打针,原来有大学问。孩子在面对一个未知的东西时,会害怕。这时家长们需要给孩子心理辅导。 尹妈妈在对待孩子时没有高高在上,而是耐心的和圆圆沟通。 你觉得生病舒服不舒服啊?孩子肯定会说不舒服。那孩子不舒服肯定想快点好。然后你说有一个大夫的药能让圆圆好,能舒服。如果不吃药打针,那病就总也好不了。圆圆当然不想病一直不好了。理智上她会接受要打针的事实。然而在实践上,圆圆还是会害怕。尹老师在回答孩子“打针疼不疼”这个问题上,不扩大,不缩小,让圆圆回想墩屁墩儿那种以前经历过的感觉,让孩子找到熟悉的记忆,然后回忆那个疼的程度,是大还是小。然后告诉孩子接下来面对的打针疼的程度是和以前一样的,孩子心里有了预期,焦虑也就减少了。然后鼓励孩子,但也给他退路,告诉他哭也没事。我觉得尹妈妈真的懂孩子。 家长在不给孩子施加压力时,孩子其实是很轻松的,孩子在实际经验中证实大人说的话之后,就不会被未知的痛苦吓坏,而造成心里阴影。最后读到圆圆雾化这一段,也正是证实了大人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读完第一节,首先我获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待孩子,一定要尊重。不因他是你生你养便不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孩子的哄骗,恐吓,确实可以达到某种效果,但却忽略了这种恐惧将会一直存在孩子的记忆里,成为孩子以后人生的一部分。对孩子足够尊重,挖掘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才是对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