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15日星期一
读:1605
孩子做事拖拉,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明明1个小时就能做完的作业,孩子非要拖到3小时才能完成。面对孩子的拖拉,家长的心里也是怒火中烧。
家长善用“三只青蛙”法则,让孩子摆脱拖延症,拥有自律生活
同事小繁就深受困扰,她家的儿子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可是做事还是毛毛躁躁、磨磨蹭蹭,是学校里出了名的"迟到专业户",小繁也很纳闷,明明为了帮助孩子摆脱这个头衔,已经非常早叫孩子起床了,可怎么也不明白孩子到底在磨蹭什么,依然是雷打不动的迟到。晚上回家也是一样,让孩子写个作业,也是拖拖拉拉,一点点作业愣是到睡前才写完,然后小繁又催促孩子快去洗澡上床睡觉,任凭妈妈催得半死,孩子依然不慌不忙。
家长善用“三只青蛙”法则,让孩子摆脱拖延症,拥有自律生活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家庭都会出现,她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未来发展,让孩子失去本该属于他的机会,所以父母一旦发现孩子的不对劲,就要重视其并引导孩子摆脱拖延症。
在孩子做事拖拉的问题上,美国著名的时间管理大师博恩·崔西就曾提出过一个让很多家长都受益匪浅的"三只青蛙"法则。只要家长善用这个法则,就能让孩子摆脱拖延症的困扰,懂得时间的管理,在合理的时间里,有效率的完成质量作业。让孩子以后是生活越来越自律。
那么什么是青蛙法则?
指的就是假如你面前有三只青蛙,这时如果必须吃掉一只,不要优柔寡断的长时间盯着那只青蛙看,要果断的立即行动。那如果你必须吃掉三只的时候,记得一定要先吃掉最大、最丑的那只!
这里的青蛙代指任务、计划,吃掉一只为完成一个计划。简单来说,青蛙法则就是让孩子通过制定计划,来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事情。
先把事情罗列出来后,要把最困难最复杂的事情先做完,其他的也就变得轻而易举。这样的规划做事,还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善用“三只青蛙”法则,让孩子摆脱拖延症,拥有自律生活
对于父母来说,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直忙于生活与工作,却没有好好规划过自己的人生,回过头来,发现除了不断苍老的脸和不断佝偻的身躯,其他事毫无进展。为了让孩子不碌碌无为,顺利摆脱拖延症,父母要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找出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它们就是我们必须吃掉的"三只青蛙"。
会有很多家长疑惑,为什么是"三只青蛙",不是"四只、五只"呢?这并不是数量越多越好,"青蛙"表示有难度,需要花一定精力才能完成的任务规划,人的精力有限,一下子有好多"青蛙",就会让人望而却步,要先完成"三只",再规划"三只",慢慢来。
家长善用“三只青蛙”法则,让孩子摆脱拖延症,拥有自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