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6日,星期二,天气中雨,242篇。
早上起来天气就阴沉沉的,儿子听见闹钟响了,起来一看有躺下了,我说再睡十分钟吧,儿子十分钟后起来,看见我在做饭,自己就出去跑步了,邻居问儿子你妈妈今天早上怎么没去跑步?儿子的回答让我苦笑不得,儿子说:“妈妈今天早上想偷懒,她起晚了,起来就做饭,我也没好意思叫她”,儿子回来就开始打球、读古诗,我进去一看女儿在那里玩,我当时没调好自己的情绪,我就朝闺女去了,把闺女狠狠的说了一顿,闺女气的直接走开了。我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就快把情绪调整一下,赶紧叫闺女吃饭,闺女还爱搭不理的说:“一阵一阵的真让人琢磨不透”,我知道说我,但是我也没回话,本身就是我错在先,我没有好好跟孩子沟通,不知道什么事,只是没听到女儿读书的声音,就判断她在玩,我到现在意识到自己说放手,是针对嘴来的,根本没行动起来,没有对孩子做到放手,不放手孩子根本没法成长,孩子就不可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律、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好习惯,父母需要给孩子自律自主的成长空间。
父母需要做到学会闭嘴、自己的情绪自己消化、学会放手、给予信任。
当提醒消失,他自身的警觉性就竖了起来。常常,是我们的不放手和不放心蒙蔽了双眼。
学会闭嘴,有觉察地去爱孩子,给孩子有意识的、清醒的爱,而不是下意识的无觉知的爱。
频繁的唠叨、提醒是家长自身过于焦虑的表现,心理学上有句话:谁的情绪谁负责。
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保持一份觉知,善于反躬自问。负面情绪自己慢慢消化,而不是无意识地通过唠叨将它传播,影响到孩子。
一棵树苗如果始终在低矮的屋子里,能长成参天大树吗?父母的教育往往是孩子成长的天花板。不要让你的不敢放手局限了孩子的成长。
逐步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一定要减少自己的唠叨和不必要的管束,孩子才能在空间之内承担起自己,对自己负责。
唠叨和提醒呈现的往往是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不信任源自倾听观察的不够。
放下家长的架子,认真聆听观察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能带给家长太多的惊喜了,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向上、向善的。
相反,致使儿童养无法养成好习惯的“最有效方法”则是:命令、唠叨和指责。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成为自己,并且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人的本能,更是孩子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