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到底是什么关系?是融合?是结合?还是配合?这需要咀嚼这三个概念的真正内涵。也许我孤陋寡闻,仅仅是一孔之见,不足为道。但起码我做了研究比较,从概念上认识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实质关系。正确认识是正确实践的前提。基于此,我们不得不先来说说融合、结合和配合这三个概念。
1.融合
什么是融合?汉语的字面释义是,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如文化融合,融合各家之长等。也作融和。进一步具体解释,一方面是融解,熔化。如晋人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涪县》:“孱水出孱山,其源出金银矿,洗,取火融合之,为金银。”一方面是调和,和洽。宋人陈亮《书赵永丰训之行录后》:“天人报应,尚堕渺茫;上下融合,实关激劝。”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女真族与汉族通过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交融,促进着民族间的融合。”由此看来,所谓融合,其物理意义上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其心理意义上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触之后,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融合,不论是物理意义还是心理意义,它是指甲乙两种事物之间由独立甚至对立到融解调、合二为一的一种状态。
2.结合
什么是结合呢?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凝结在一起,组成整体,打成一片。泛指人或事物之间发生密切联系。比如理论结合实际、与工农相结合、一对新人幸福结合等。西汉王充《论衡·状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可见,结合是各个部分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各个部分密切联系,互相依赖。
3.配合
什么是配合?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三种。一种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就叫配合,比如说,他两人的双打配合得很好。另一种是说机械技术中的关系,机械或仪器上关系密切的零件结合在一起,形成很好的机械运动关系,如轴与轴瓦等,现代工业自动化更强调机械各要素之间的配合关系。还有一种是美学静态描述与评价,一般称赞合在一起显得合适、相称、美好的样态,如绿油油的枝叶衬托着红艳艳的花朵,那么配合,那么美丽。
总结:融合、结合、配合是三种描述事物间关系的词语。融合描述的是融合吸收关系,强调合一替代,形成新的事物;结合描述的是密切凝结关系,强调紧密关系,不可分割;配合描述的是密切合作,强调各自独立又密切联动,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