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日记第220篇 星期四 中雨 2022年7月28日
问题的本身不是问题,问题背后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而不能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要无限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让我们的否定,打击把孩子推向了游戏。要身体力行的鼓励赞美孩子:“你很重要,值得尊重和欣赏”。昨天大宝二宝老师就发了通知,推荐大家今天晚上八点看郑立平老师的直播《孩子玩手机上瘾怎么办?》今天晚上八点准时进入直播间,两小时二十分钟全程观看了郑老师的直播。感谢郑老师的精彩分享,醍醐灌顶,收获满满。
沉迷手机游戏,的确给很多孩子带来了伤害,但是,我们父母老师也不能因而一味地指责孩子,它和许多父母打麻将、看电视剧上瘾是一个道理,我们更没有资格和权力做“五十步笑百步”的傻事,多数孩子之所以迷上手机游戏的根本原因,恰是想以此来逃避和对抗父母的冷漠、否定、羞辱、打击!
看到真相一:游戏上瘾背后的缺失补偿
游戏上瘾是一种失补偿现象
补偿,意思是弥补缺陷,抵消损失,而上网行为就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过程中,受阻时的补偿现象。
如形成“建设性”补偿,则可以激活心理自修复过程完成补偿,恢复常态发展,即正常上网行为;如形成“病理性补偿”则引起失补偿,导致发展偏差或中断,即网络成瘾行为。因为心理上缺什么孩子就会补什么。
看到真相二:哪些孩子容易上瘾呢?
1、安全感不足的孩子。
2、价值感缺乏的孩子。
3、成就感不高的孩子。
4、规则感不强的孩子。
5、社交能力弱的孩子。
6、独立自主不够的孩子。
7、亲子关系不好的孩子。
8、负面情绪无法排解的孩子。
9、家庭氛围压抑沉闷的孩子。
10、没兴趣爱好,找不到生活意义和生命存在感的孩子。
看到真相三:孩子的上瘾之源在哪里呢?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的玩手机游戏,他受环境影响很大,即使他迷恋、上瘾,也绝对不是他一个人的错;
迷恋手机游戏是一种行为而不是问题,实质上是孩子在无助之后自行解决自己内在需求的一种方案而已。
看到真相四:哪些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上瘾?
1、忙:父母工作忙或者人在而心乱忙,不管孩子。
2、乏:亲子关系较差,家庭缺少关爱尊重与欣赏。
3、推:父母总是推卸自己责任,反而指责抱怨孩
子;或者总是推辞推脱,不积极陪伴和帮助
孩子。
4、软:父母为人做事没有规则、原则,不是温和而
坚定。
5、乱:父母金钱存放比较随便,使用没有主次和价
值意识。
看到真相五:孩子为啥上瘾呢?
1、追求快乐。你的孩子除了玩游戏,还有其它快乐
源泉吗?
2、逃避痛苦。为什么你的孩子会感觉学习是非常痛
苦的呢?
3、人际归属感。你的孩子有很多朋友交流的机会和
途径吗?
4、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我家是否有很多错误的互
动方式。
5、争取自主权和控制感。家庭氛围是否比较民主,
善于让孩子做主?
6、释放压力和情绪。我有没有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
放松方式。
7、把玩游戏当成被动攻击与隐性对抗的工具,我是
否用很多糟糕的方式破坏了亲子关系,逼孩子走
向了对立?
8、寻找存在感和价值感。我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生活
中感受到他可爱、值得被爱?
把孩子引出游戏泥潭的基本步骤:
一、正确评估,切忌乱贴标签。网瘾程度自测问卷。
二、平等沟通,重构亲子关系。学会示弱,让孩子感
受到真正为他好。
三、适度退让,从正常吃饭和睡觉开始。健康第一,
门槛效应。
四、接受孩子,停止否定,倾听心声,满足需求。同
道,才能谋。
五、共同协商,制定规则,允许反弹,必须让孩子感
觉是在真帮他。
六、转移注意,重塑身心,释放情绪。热爱运动,是
非常好的方式。
七、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巧妙替代。增加获得
快乐的途径。
八、鼓励交友,促进人际互动,培养情商。尊重选
择,建议而不控制。
九、开阔视野,鼓励孩子参与社会生活。胸怀宽广,
淡化游戏。
十、重建家庭关系,培养孩子责任心和自律精神。人
人以身作则。
常见孩子成长问题的应对策略:
第一步: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动力和需求
孩子缺爱了?
孩子缺安全感了?
还是哪件事没处理好?
第二步:分清哪些事是孩子的事,
哪些事是我们家长的事?
孩子的事情不要干预,交给孩子自己的事情
不要怪罪孩子,别影响孩子……
第三步:审视我们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是否正常互动,是否健康?
如果关系好、正常,可以开始过去,如果不
正常,关系不好,就必须先调整好关系。
如果情绪没化解,就必须先化解情绪。
该道歉,就道歉;该疗愈就疗愈;该沟通先
沟通;该滋养先滋养,该陪伴先陪伴……
第四步:选择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法,
找合适的人沟通。
好的沟通,必须凸显对方的价值……
第五步:家长该做什么继续做,永远分清界线
不要挑剔孩子的行为,相信孩子,持续放手
相信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第六步:不断给与孩子正面的、有力量的回应和确认
被接纳、被认同、被倾听、被欣赏、被尊重
……
第七步:家长持续的学习和成长
让自己的思维更客观,认识更深刻
情绪更平和,语言更利他……
第八步:学会和孩子分离
生理的分离
关系的分离
情绪的分离
生活体验的分离
人生经历的分离
原生家庭的分离
……
家长的认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如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父母的改变是引发一切改变的开始,人可以被改变,但都不愿意被别人改变。我们家长是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先改变自己。我们要改变自己对问题的认知,改变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不对才会出问题;方法对了,问题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