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 星期五 雨
27日晚郭老师《现场问答 教子无惑》的直播课,因晚上照看俩娃,没能听多少。所以,今天中午利用午休时间,又认真看了一下回放,这次直播课,郭老师共跟三位家长进行了连麦,家长们的问题也都很有代表性,问出了多数家长的心声。郭老师的解答,真的令人茅塞顿开,让我们学着去看清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表面。
第一位家长提出如何避免孩子的青春期叛逆问题。郭老师用一位朋友女儿的话做开端,当他问这位女孩如果渡过青春期的叛逆时,女孩说,我父亲对我这么好,我为什么要叛逆呢?听到这,我为之一愣,相信很多家长都很震惊。所谓青春期的叛逆,其实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导致。问题不是突然出现,而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当孩子达到一定的年龄,有了足够反抗的力量,也就有了所谓青春期的叛逆。家长们长期的不理解、怒吼、过于严厉,回应的是孩子的埋怨、叛逆、敌对,更有甚者,离家出走。其实,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在孩子由幼童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关心、理解、包容、支持,不以成年人的口吻去命令、强迫孩子,当孩子的想法与我们不一样时,我们给予的是建议、征求意见,让孩子能感受到我们是真切为了他们好时,又怎么会有叛逆这一说呢?
第二位家长提出亲子日记记录过程的疑惑。相信很多在记录亲子日记的家长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个问题,将当天发生的事情过一遍,做一个反思,想着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以后改正。但下一次,可能有所改善,也可能又犯起上次同样的错误,如此循环。。。郭老师为我们点明了一个方向,犹如拨开云雾,顿时明了。将亲子日记作为一项功课来做,可以记录一天来的事情,但要在某件事情发生时,察觉自己的情绪,我不良的情绪及时作出了调整,让事情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样记录亲子日记时,记录某一件事,我当时情绪的改变、调整,我的进步。以后,慢慢的,面对同样的事情,我们看到的就是问题的本质,而不是某一类问题的表象。我们就会慢慢地从后知后觉,变为既知既觉,最后成为先知先觉的人。当我们看清了我们自己,也就看清了世界。
第三位家长提出孩子阅读的困惑。认为孩子主动性差,不愿主动去阅读,要求着孩子,孩子才愿意去读。其实人都有惰性,更不要说孩子。阅读很美好,能丰富我们的视野,获得很多生活中不能学习到的知识,但我们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慢慢引导孩子们喜欢上这件事。而不是,什么都不做,就这样让孩子自己去喜欢,认为孩子不去主动喜欢,就不应该。其实,这个孩子,已经很优秀了,这次考试,语文班级第一。或许是看不到她的优点,或许是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这样反而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作为父母,不能总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给足孩子鼓励。
郭老师说的很对,面对孩子,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要挫其锐气,不暴露锋芒,才能消解与外界的纷争,收敛自己的光耀,混同尘世。在平凡的基础上,可以尽自己所能做得更好。接纳不完美,才是完美的一部分。
这堂课,真的是受益匪浅,让我们顿时明朗,学会看清自己的内心。感恩郭老师,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