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23 星期六 天气晴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的过程,我们不能单纯把这个过程看成择校、上培训班,而要从多方面着手准备,除了相应的入学知识的准备,我认为家长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能力以及孩子的性格和品行等方面,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家长要和孩子一起从身心两方面提前做好相应的入学准备,这对家长和孩子都很重要。
2.家长要根据学校和自己的情况解决上学后的接送问题,尽量保证孩子上学时间不会太长,放学有可靠的人接。
3.从小班开始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要让孩子能自己应对一些问题,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例如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自己背书包,整理自己的物品。
4.除了锻炼自理能力,从小班开始就要关注孩子性格的发展,要让孩子尽可能积极乐观,愿意分享和合作,敢于承担责任,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幽默感等品质。
5.按照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培养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长,比如音乐,舞蹈,绘画,围棋等,如果在某个方面比较突出更好。
6.从中班开始,要加强孩子各方面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例如,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自控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遵守规则能力。
7.从大班开始,要加强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可以每天或每周固定一个时间,让孩子学习或阅读等时间不要太长,每次5至10分钟左右即可,目的是让孩子逐渐理解学习的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大班开始后,要想考名校的家长就要开始有针对性的收集信息,准备幼升小面试,通过一些学习和锻炼,让孩子逐渐掌握面试技巧,提前了解和研究感兴趣的学校及其招生政策,确定目标,学校如果不择校,提前半年到一年了解,学校就差不多了,需要择校,则需要提前1到2年了解和研究目标学校的特点,招生政策,面试等情况,如果目标学校招生客户挂钩,还需要提前将孩子户口迁入学区,有些热门名校还会对户口有年限要求,很多学校每年的招生政策可能都会做些调整,家长要有心理准备。
9.到了大班,下学期要逐步开始给孩子讲述小学的情况,带孩子到小学校园参观,激发孩子对上小学的向往。
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或不断学习的父母,目前来看,应该还不是大多数关于如何做父母,我们似乎更愿意沿用从父辈那里继承而来的观念和方式,或者干脆闭门造车,不愿学习和改变,不愿意和探讨,然而,目前的养育环境和社会发展跟几十年前相比,已有天壤之别,如今的孩子也早已不像几十年前的孩子那么容易应对。
当然,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老师同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孩子的人生,就可能会有更多的弯路要走,好父母绝不是速成的,都是在不断学习,勇于改变自我成长的过程中磨练出来的,父母要更好地伴随孩子的成长,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养育观念和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式,只有当父母不断自我成长,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成长,父母成长一小步,孩子的人生就会跨越一大步。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儿园教育是教养并重,小学教育则是以教为主,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是以游戏为主,小学则是以课堂教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