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7月29日 星期五 晴 (660篇)
最近这几天脑子空空的,每天发生的事情下一秒就可能忘记,连朋友都看出了我最近的消极情绪,就是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也没有停止写日记的想法,因为亲子日记真真切切的融入了我的生活,承载了我的喜怒哀乐,再次感谢郭老师及时雨般的这堂直播课,点醒了迷津中的我。让我乱了好几天的心一下子通彻了,点醒了困扰中的我,仿佛走出了困境,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看完直播后感觉郭老师讲的字字都是干货,笔记也变成了一种享受。
郭老师讲了学习要看问题的思维,而不是只看问题背后的答案。什么是好医生?一个好的医生不是你找我看了一次病,下次有病还来找我,而是你找我看了一次病从此以后就有了一个健康的意识;什么是好父母?好父母不是孩子离不开你,而是孩子离开你依然可以自立成长;什么是好老师?好老师不是一直追随,而是学成归来...
顺境之中有陷阱,逆境之中有宝藏。人生就像股票一样,本身就是跌涨起伏,孩子即使学业一帆风顺,社会生涯、职业生涯、婚姻、健康、亲子关系、生离死别也不可能样样一帆风顺。郭老师谈到了妹妹成绩下降,他看到的是下降后触底反弹的一份宝贵体验,每个人最宝贵的品质不是来自于一直奋斗,一直向前,而是来自于当他跌倒时有没有一股力量触底反弹,成绩的下降刚好就多了一份很宝贵的体验,一份追回原来的自己并再向前追赶的体验,激起自信、勇气和挑战的欲望,主动性便增强了。
所以主动不是在顺境中主动,而是在逆境中依然能够升起一份跃跃欲试,面对挑战依然能够前行。上天总会发生让你无法接受的事情来考验你,要么转换成折磨,要么转换成为成长,我们绕不开生离死别,爱恨情仇,不要有避开的思维,我们要做的是如何看待问题,如何通过这件事去成长。“求不得,爱别离,然憎会,五阴炽盛。”
孩子一定会在某一个板块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做的不是要孩子不出问题,而是当问题出现时依然可以带着一份勇气和信心面对问题。这种品质最开始从学习练起,因为学习中的挫折是人生中遇到的所有挫折中最小的,比起以后的事业、婚姻、健康等生命下滑带来的痛感要小太多了。
青春期≠叛逆期
叛逆期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我要尊重孩子,告诉她你比我更了解你自己,理解并不代表不设界限,理解对方,把对方的心门心结解开了,你才有设界限的资格和权力。当孩子感觉你理解她,那你给她所设的界限叫做束缚;如果孩子感觉你理解她,那你所设的界限就是安全边框。
当面对问题时,要先考虑自己当下状态如何;我当下的状态能否面对这个问题;怎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最后再去考虑状态好了怎么去面对这个问题。心情不好时,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先灭了心中的怒火,而不是去想先发泄在孩子身上,多关注孩子身上的优点和成长,而成长就体现在缺点上,比之前的自己有进步就是成长。提缺点时,先问孩子“你觉得这件事情你处理的合适吗?”让孩子自己去反思,当孩子说:“我这里做的不好”时,及时表扬孩子,“你看,你太棒了,妈妈还没说你就已经反思到了,说明你是一个反思能力很强的人”当孩子没有反思时,可以跟孩子说:“妈妈发现了这样的一部分,如果调整的话可能会更合适。”
提孩子的缺点不是说这里不对,而是说这里调整一下会不会更好。有商有量孩子喜欢听才会有效果,有没有效果并不是取决于话的正确与否,而是孩子有没有听得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