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1 星期一 晴 亲子日记第1692天——五年级七班李嘉琪妈妈

微风吹拂, 蝉声阵阵,天高云淡,我们迎来了建军节95周年,看着朋友圈的一组女兵的队列视频:女兵们飒爽英姿的身姿总是让人感动。军人气节,军人灵魂,不论战乱与否他们始终奔赴在保家卫国,向军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昨晚二宝不舒服,一直没有睡好,看着孩子不舒服,当妈的也是着急,本来在家喝水少,再加上孩子一宿的闹腾,早晨起来嗓子开始疼了,鼻炎又来凑热闹。清晨二宝好多了,精神了,昨天基本没有吃饭,现在开始要吃饭了,肚子已经咕咕叫了。还不忘问我今天能去幼儿园吗?让我和老师说一声。这个小家伙,心思挺细腻的呀。清晨已经和老师请假了,嘱咐他在家好好休息,多喝水。
虽然嗓子疼,但还是依然分享好书,这仿佛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今天的主题:给予适当引导,没有人能替代他成长。
孩子在一个父母健全和睦的家庭中,才能够更加健康的长大,但是孩子最终还是要从家庭中独立出来的,独立的在社会上生存,父母是没有办法陪伴孩子一生的,所以父母既要给孩子充足的爱,要让孩子尽早的学会独立,给孩子适当的引导,让孩子学会自己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家长要怎么让孩子独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啦。
引导和放手。我们站在其他的角度去理解的时候,可以当他们是一对矛盾体。这种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孤立地、片面的去看待一件事情,而是要把它放在某一件具体的事件中去联系、去分析。它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放手是一种尊重和信任,相信他可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独自面对,在他独立成长的过程中,这种体验将更加珍贵。这个时候家长的不放手,反而成了一种阻碍。
孩子从出生的时候就在做一件需要很久才能做好的事,那就是成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作为家长,我们需要适当的引导他们,做他最坚实的后盾,而不是替代它走完他的前半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送孩子上学时,书包在孩子在家长的手上,吃饭时家长给盛饭,吃完饭放下筷子就走,不收桌子也不刷碗,出门的时候。鞋带都是家长给系的,当孩子们本该自己动手的小事,却被家长大包大揽,当孩子和伙伴们在外面尽情的玩耍,弄脏了衣服后,却因父母不让他再出去玩耍而失去了和小朋友一起玩儿的机会。那些其实都是他接触新鲜事物,感受这个世界的过程。然而,这样一个过程却被家长人为的打断了,这个孩子就错失了自我发展、感知世界的最佳时期。
请相信孩子们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只要耐心的等待,他们一定可以克服自己,放开手中的游泳圈,不要去限定他们的思维,不要因为一次的懦弱就否认他们的能力,每一次的相信、相信和放手都是为他们能够独立的探索某个事物而铺路。他们今后的每一种兴趣,每一次体验,都不需要家长提供的捷径和群群代办,需要的是家长全心全意的支持和鼓励,孩子收获的是独特的经验和对未来人生的信心。
当家长不断的责骂孩子时,或者不断的提醒孩子做不好这件事,孩子是不会成功的,孩子下意识就会相信父母说的话,后来他没有成功之后,他就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即使真的是有某些过人的天赋,也都消失了。反之,如果你经常的鼓励他,引导他,他也会为此不断的改变自己,直到他们能够达到家长的某些期望。
孩子可能会通过一次次的好奇、探究、尝试、失败、反复确认,最终迈出他们成长的一步又一步,从而完成由构建自我到生长的一系列过程,需要家长从指导者让位给孩子来实现。
感悟:父母切勿越俎代庖,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地,放手让孩子去经历、体验挫折之后的成功,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