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陪孩子窝在家里,体重不知不觉间又增加了许多。想约大宝一起跑步,怎么说也不动。想着武校说身教大于言传,决定从我做起 。早晨5点20起床 ,洗漱完毕 ,去公园跑两圈儿 ,从公园南门出来,门口就是一个小型菜市场 ,顺带着买点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差不多就在6 点30,组里的家人们都非常积极 ,我也不能扯后腿儿 。找个路边的石墩 ,拿出手机 ,点开碎思,浏览,写感想,然后继续前行。
陪孩子玩耍后开始学习。
今天观看家庭教育关系说之亲子关系。武校用一个妈妈和孩子互相写对方喜欢的颜色的事来形容亲子关系:白天不懂夜的黑 ,父母不懂孩子的心 。
亲子关系如何处理?两个关键词:冲突和换位思考。冲突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是任何一种关系中的客观存在 ,是正常的 ,不可避免的 。冲突是因为关系而起 ,亲子冲突的根源在于需求冲突和焦虑不安 。冲突不可怕 关键看后果 。亲子冲突的利与弊:1.造成永久的痛恨和敌意,留下心理创伤;2.带来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使彼此连接的更紧。亲子冲突的结果是输赢之争 、权利之争 。孩子赢 父母输 ——孩子第一,纵容放任 ;父母赢 孩子输 ——专制胁迫, 说一不二 。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预习 (有的放失)十 陪伴 (榜样示范)十 互教(示弱互动)。 我们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在孩子的有效陪伴期内进行有效陪伴。人管人——同行者(法管事)教育的最高方式就是讲给别人听 ,家长太能了,孩子就会无能 ,要让孩子敢于当小老师 。 适当焦虑不是坏事 ,但过度焦虑就是大问题了。别把控制不了自己的不良情绪当做借口
。冲突与危机等于危险和机会。疫情使亲子关系的两极分化,可能削弱,也可能增强亲子关系;可以使亲子关系疏远,也可以使亲子关系更亲密;可能会导致战争,也可能带来和谐,就看我们怎么和孩子相处,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当两个不良情绪碰到一起,就像两人不同手掌遭遇到一起,就会一拍即炸,火药味十足。亲子冲突产生的根源:1.思维模式——需求冲突2.情绪模式——焦躁不安3.行为模式,河东狮吼,鸡飞狗跳。不良情绪的来源:1.家长的高要求(理性)2.孩子的低表现(感性)两者形成反差。怎么解决亲子冲突?家长要改变。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感同身受,身受感同。
亲子关系不是老虎 兔子的关系 ,而是老兔子和小兔子关系 。亲子相处的艺术是改变相处模式。改变相处模式有三部曲: 1.发现模式 2.改变模式 3.调整模式。亲子模式应该从老虎盯小兔子到老兔子教小兔子转变。
父母要做到‘三不’与‘三要’:不唠唠叨叨,要理解接纳;不焦虑迁移要换位思考;不抱怨揭短要夫妻协同。
1.不劳劳叨叨。孩子们厌烦父母的第一条便是唠叨,三句话不离学习。学习≠生活≠成长。唠叨的后果是超限效应。唠叨只会让孩子们,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改正唠叨的方法是闭上嘴、打开耳、少说多听。说话时要简明扼要,讲清想时间、事情、任务和你对他的期待,清晰明确 ,切实可行 。
2.要理解接纳。 家庭不是学校,网课不是线下 ,该放松的地方就放松一下,让孩子释放一下不良情绪,排解心理压力。
3.不焦虑迁移。 父母高兴儿女快乐,父母焦虑儿女遭殃。父母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以防出现踢猫效应。
4.要换位思考。同理心,即"共感″"共情"。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想一想我们小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把自己当孩子,不要苛求孩子换位。
5.不抱怨截短。在批评孩子时 ,在品德和习惯方面,不要用"总是″这个词 。不揭孩子的短,就事论事,不翻陈年旧账,不抱怨孩子,多给孩子鼓励。
6.夫妻要协同。妻子一般多焦虑,丈夫要协同妻子管理好孩子,分工合作,步调一致。
亲子和解的技巧:1.冷下来(内在情绪)2.写下来(外在文字)3.说出来(外在语言)4.做出来(外在表现)。我们要让自己的坏情绪冷静下来,用文字写下来,完成自我和解,然后再把自己的感受对孩子说出来,双方改变,做到亲子和解。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身教大于言传 。我陪孩子游戏,孩子帮我做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