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日星期三 天气晴
“白天不懂夜的黑,父母不懂孩子的心 ”这就是冲突 。冲突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任何一种关系中的客观存在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只要有亲子关系存在就会有冲突 。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方面,也就是既存在利也存在弊 。亲子冲突也是如此,亲子冲突是亲子相处中最真实的表现,是对亲子关系是否健康的一种聊完。亲子冲突可能造成永久的痛恨和敌意,留下心理创伤;也可能带来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使彼此连接紧密 。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应该趋利避害,达到冲突的目的:让对方找到自己 。亲子关系对孩子各方面成长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亲子关系最大的“天敌”就是冲突 。
亲子冲突的根源之一是需求冲突。阿德勒认为人的一切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 。孩子在不断长大,意味着他越来越成为自己,而父母也在不断成长,意味着距离孩子越来越远, 因此我们要调整生活需求冲突 。
需求冲突的类型:父母引发—父母的我执。孩子引发—权力之争。作为父母是要跟孩子一争高下呢,还是软下来站在孩子的这边?答案当然是后者。家长用自己的心智模式去看孩子的心智模式, 孩子就会觉得被束缚不舒服,要反抗, 这样就产生了行为上的冲突 。
冲突的结果 :1.孩子赢,父母输—孩子第一 ,纵容放任 。2.父母赢,孩子输—专治胁迫,说一不二 。3.孩子输,父母输—鸡飞狗跳,家无宁日 。4.孩子赢,父母赢 —父子有亲,母慈子孝。
所以我们的相处模式(教养模式):人管人(有制度有文化),法管人(制定规则让孩子参与其中)。管事不是管人。
亲子冲突的根源之二是焦虑不安。适度焦虑不是坏事,但过度焦虑就是大问题了。重则产生焦虑症,轻则没心没肺。那些所谓的“我控制不了自己的不良情绪”都是借口。中国家庭教育的三大问题:缺位的爸爸,焦虑的妈妈,放任的孩子。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孩子通过妈妈的情绪感知世界。所以妈妈情绪平和很重要 。疫情,使亲子关系两极化 。好的亲子关系特殊时期好过,不好的亲子关系特殊时期不好过 。其实根源不在于疫情,而在于原来的基础不同,是原来相处关系的问题造成了不同第二节结果。所以疫情不可怕,它可防可治,可怕的是负面情绪和精神崩溃,它摧毁的是人的意志,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不良情绪来自哪里 ?家长的高要求(理性)和孩子的低表现 (感性)。
在生活当中怎么做更好 ——换位思考 。跟孩子换位思考,而不是让孩子“换位思考” ,感同身受。
亲子相处的艺术 ——改变相处模式 。“三部曲”:发现模式,改变模式,调整模式 。记住“踢猫效应”,做到:三不与三要:
不唠唠叨叨 要理解接纳
不焦虑潜移 要换位思考
不抱怨揭短 要夫妻协同
会用“我信息”的沟通模式:客观描述孩子的行为 +说出你的感受 +把你的需求。
亲子和解技巧:
冷下来(内在情绪),写下来(外在文字 ),说出来(外在语言),做出来 (外在表现),从而实现自我和解,亲自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