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日,星期三,晴
在上班的地方和同事谈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同事说她家的孩子有点叛逆不听话,同事和她说什么也不听还老是和她对着干,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和她怎么说好了。相信这个问题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不想被家长约束,许多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交换想法,做事比较任性。而许多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很多家长这个时候都会选择训斥拿出家长的权威来捍卫自己的地位,其实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适当满足孩子的愿望理解孩子的独立愿望并不难,当孩子有渴望独立的表现时,家长先不要急于给予评价和否定,而是应该静下心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简单地换位思考一下,所谓的矛盾就解决了,专家介绍,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一方面他们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既缺乏生活经验,又极其要求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地“关怀”,不厌其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自尊心,从而产生反抗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事实上,逆反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专家建议,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