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对柳下惠的了解仅限于典故:"柳下惠坐怀不乱",但对于柳下惠并无甚了解,对其"坐怀不乱"的典故也语焉不详。
孩子去她姨家住,今天早上起的早,无意中走到了和圣苑小区进行散步。所谓的“和圣”,指的就是和圣柳下惠。柳下惠是公元前700年出生,现在是2022年,他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2600多年。柳下惠是孟子认为的百世之师。他最厉害的并不是坐怀不乱。而是担任鲁国的高官。四次被罢免,但仍然能够淡然坦然面对。这是一个以儒家文化核心理念难能可贵的品质。说明这个人的内心非常强大。
史书关于柳下惠生平的记载很少,所行所为散见于《左传》《国语》《论语》和《孟子》等先秦古籍,其中部分记载更多的只是对他的评价。然而这并不代表柳下惠就不"出名"了,相反,不仅是其"坐怀不乱"的故事能够流传至今,就连孔子都认为他是"被遗落的贤人",与孔子并称"孔孟"的孟子尊他为"和圣",认为他可以成为"百世之师"。柳下惠何德何能为"百世之师"?
柳下惠一生四次为士师,四次被罢黜,仕途何其不顺,就连邻居都看不下去了,但柳下惠却不以为然,"枯茂非四时之悲欣,荣辱岂吾心之忧喜",也正因为柳下惠这般"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才会被儒家视为心目中的贤人。然而柳下惠的许多理念都不适合那个动乱不安、兼并倾轧的时代,再碰上一个以维护鲁国霸权为己任的臧文仲,仕途碰壁已成必然。
他真正令人敬仰的是在人生逆境当中拥有的那种豁达的态度。柳下惠大约活了九十多岁,一生经历鲁庄公、鲁闵公、鲁僖公、鲁文公四朝,多次担任过鲁国大司寇,也就是如今的最高法院院长,任职期间因为刚直不阿、正直无私而得罪了许多人,曾经被三次贬官,最厉害的一次,直接贬为平民,这样的不公正待遇让很多朋友非常不满,就有人劝说:凭先生的才能,哪里不能大受欢迎,为什么非要在鲁国遭受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呢。
言下之意是让他投靠别的国家,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对朋友的好意,柳下惠回答说:以直道事君,哪里不受贬谪;以枉道事君,何必离开鲁国。
意思就是说,如果继续刚正无私,到哪里都不会受人待见,假如愿意阿谀奉承,何必离开鲁国,凭我的名声,稍微改变一下就又能受到重用,但我不愿意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