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阅读”与“坏阅读”,刚一开始从字面意思我自己在心里嘀咕,是不是读正儿八经的书,比如国内外名著是好阅读,读乱七八糟的小说就是坏阅读,读古典诗词是好阅读,读像类似于《蜡笔小新》漫画版就是坏阅读……,带着这个疑问我慢慢的读了起来。看来我的理解太过狭隘了。
我儿子幼儿园有个租书的活动,每年四百块钱,每周可借三本书,这个活动我是积极参加的,已经参加了两年,租书读书是好的,但是读完这一篇文章,我和儿子的阅读几乎全军覆没在“坏阅读”中。比如昨天晚上和儿子一起读《我爱我自己》,是一本绘本,我是有目的的,一是想让他认识里面的字,二是能三遍之后能够复述,就像书中说的我儿子最后就没了兴趣,只关心里面的图片甚至是弃书。再就是我指着字一句一句的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还反复读几遍,导致最后儿子说了一句:妈妈,这讲的是什么故事?我也诧异,刚才只注意学习不认识的字了,前后的故事我也没连在一起,最后我也不知道它讲的什么。这是踩了一个多大的雷啊!最后仔细找了一番,在“好阅读”里找了一条我符合的——在乎读了多少,不计较记住多少。这一点我是做到的,之前有个孩子同学的妈妈和我说:我儿子一周只读一本书,而且能复述,你这每周都借书能看完么?我说:能看完,她还不屑的说:看了记不住有啥用,我没有回答,只是微微一笑。
文中一句话: 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让我深受启发,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不这么认为,抄的总像是百家被拼接起来一样,而熏陶下自成风格的文章总是耐人寻味的。
从今天开始,我要从“坏阅读”走出来,走向“好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