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特点三:恰如其分的界限感
有人说:中国家庭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普遍缺乏界限感。这一点在亲子关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有些家长对孩子就像对待自己的一件物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主要表现为:侵犯孩子的隐私,孩子的所有事情,都想要知道;事事包办、过度保护孩子,把本属于孩子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控制欲强,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安排孩子的一切,忽视孩子真正的感受和需求,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做决定;把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逼着孩子成为自己期望的样子。
《有限管教》一书中提到:“99%的养育问题,源于父母缺乏边界感。”
超过界限的爱和关心,只会让孩子感到窒息、痛苦、压迫,从而导致孩子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或者憎恨、反抗父母,亲子关系是扭曲的。
高质量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在保持亲密的同时,又各自独立。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懂得逐渐退出,不过度干涉和包办,让孩子承担起个人成长的责任,锻炼各项能力,学着独立;与此同时,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志向,允许他自己做决定,只在需要的时候提供援助。
各自独立,还意味着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坚持自我成长,过好自己的生活,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这样有界限感的亲子关系,才能为父母和孩子提供能量,实现亲子共同成长。
作家胡适在写给孩子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道出了亲子关系的本质:
“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
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
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
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
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家长要时刻谨记:孩子首先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然后才是我们的孩子。
爱孩子的同时,注意保持好恰如其分的界限感,尊重他的感受、想法和决定,用接纳和欣赏的态度,陪伴着孩子成为他自己,活出生命的精彩。
建立高质量的亲子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家长们带来思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