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诗涵:
你是多么的幸运,在该启蒙的时候可以尽情地吮吸着经典启蒙著作的营养。今天,妈妈陪你了解了家喻户晓的启蒙经典《三字经》。
作为三十好几的人,对于《三字经》竟然只知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其他的一概不知。曾经一度认为所谓的《三字经》就如同《弟子规》,只是教人做人做事的启蒙类书籍。
殊不知《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除此之外《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当然妈妈更欣赏《三字经》最后强调的学习的态度和目的。从“昔仲尼”到“亦若是”,共 66句,这是劝学之广例,为广大学子树立学习典型。包括了勤苦于学者,“昔仲尼”到“犹卓苦”;立志于学者,“苏老泉”到“宜立志”;聪颖机敏、多才多艺者,“莹八岁”到“亦若是”。其有理有据地点拨孩子要努力勤奋读书,特别有力度。
或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吧,每次阅读都让我们醍醐灌顶,如沐春风。愿你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能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