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处暑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处暑是廿四节气中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处暑节气过后,气温逐步走低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一、处暑的含义
处暑代表炎热向高温过度的节气,一般而言处暑后昼夜温差较大。从气候上来说,处暑的特点就是秋老虎,短时间内天气还会回温,且非常闷热。
二、处暑的时间
1、二十四节气最早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的,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戊时为处暑。
2、现在根据太阳黄经度数来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处暑,时间为每年公历8月22日到24日期间。
三、处暑的民俗
处暑的民俗大多与祭祖和迎秋相关,比如说放河灯、吃鸭子、煲药茶、煎药茶、开渔节、拜土地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