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5日 星期一 晴 第145篇
今天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系列课程的第十七节,《亲子关系家长手中的重要工具以及高压线》。
我们来看一下亲子关系之中,父母手中会有哪些重要的工具呢?第一个就是无条件的爱。那个爱本身没有问题,可是你的一些言行举止会给了孩子一种感觉。有个电视剧,电视剧里边的小孩儿他会说什么呢?他说我妈爱的不是我,我妈爱的是考第一名的我。这里边其实就涉及到妈妈给到孩子的爱,在孩子的感受上是什么?有条件的爱,好像只有我考的成绩好,父母才是爱我的,认可我的。而当我成绩不好的时候,爸爸妈妈看我的目光眼神,态度就不对了。所以无条件的爱是可以给到孩子安全感和勇气的。
第二个就是鼓励。鼓励也是可以给到孩子勇气和自信。哪怕还做不好的时候,你再试一试,妈妈觉得你可以的,再尝试一下,你对孩子的一个认可和鼓励,其实是他前行的一个动力。
第三个是表扬。在孩子做到了很好,在孩子取得一些小的成就的时候,父母的一个表扬,其实是非常能提高孩子的自身的价值感,去增强自信的一种教育方式。
第四个是确认。确认是在帮助孩子去分清楚是非善恶,帮助他们去树立一个良性的正确的一个价值观。在这方面,尤其是对于小孩子,他其实是搞不清楚的,所以需要父母一个良性的引导,需要父母去帮助他们确认一些东西,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是非善恶,这是孩子社会化去学习的这样一个过程。
第五个是理解。理解是去帮助孩子建立自我尊重,让他们感觉父母是理解我的,所以我是有沟通能力的,我是可以去和对方去沟通的,那这样他会有力量,觉得他会对于沟通有信心。这个能量是可以流动的起来的,所以你的理解也带动他对自己的理解,也带动他觉得我和外在世界是可以去沟通的,外边的人是可以理解我的。那么即便遇到不太理解我的人,我也可以去努力尝试让对方去理解我。而从小到大就很难被父母理解的孩子,他对于外界能不能理解他这事儿,也是也是没有信心的,所以在他被误解的时候,甚至他去澄清、去解释的那个力量都没有,因为他觉得就是没有人理解我,所以他的感受就是独立的。
第六个就是陪伴。陪伴和理解孩子,其实是可以帮助孩子去消除恐惧感的。有一些时候孩子碰到一些挫折,碰到一些困难,父母特别渴望赶紧教会他们怎么做,去帮孩子去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有的时候,甚至你不需要帮他们解决问题,你就是陪着他们,让他知道你跟他在一起,这个时候他不孤独,他的感觉就很好了。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去解决的,解决不了,我们也需要有心理力量去承受它。比如说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现在疫情期间,小区的其中的一些小门就会锁上了,然后小孩儿每次走到那儿,他还有他的一个小伙伴就是全都会说,诶,我想走这个门,这个时候不需要你去跟他说,那不行,走不了,他想走那个门,他只是表达了一个自己的需求,然后你要想帮他实现,你会发现实现不了,然后你就去赶紧截止他,不行,走不了。你就突然站在他的对立面上了,本来可没有人把你放到对立面上去。或者你跟他说那不行,那锁着呢,他知道锁着呢,他能看得到,他说就是我想走这个门,你可以就去认可他,你说,哦,你很想走这个门,是吧?甚至你说,对,妈妈也想走这个门。他甚至不会要求一定要走,他会知道,所以你的陪伴,你的理解,你让他知道你跟他在一起,这本身就可以消除人的孤独感。
最后还有一个工具是什么?是我们特别要注意的一个工具就是批评。批评,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就是要小心谨慎去运用的工具。因为批评,它只有针对于行为的本身,才可以起到作用。所以我们使用批评会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亲子之间是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关系稳定的情况下,你再使用是没有问题的。而如果没有这种稳定信任理解的关系,批评的使用,有的时候会让孩子觉得,我这个人被否定了。换句话说,他的感受上就不是针对这个事儿,而是针对他整个人的一个否定,所以要比较小心谨慎的去使用的。
亲子教育中还会有高压线,我们也跟大家去分享一下。
第一条高压线,也是最严重的一个,就是忽略孩子的存在。就是咱们说前面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忽视型,或者也叫冷漠型。漠不关心,让孩子找不到自我接纳感,找不到自信,他甚至不确定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值得被关注的。
第二个就是破坏性的批评。有的时候甚至容易固化这个问题。妈妈老说这个问题,后来你会发现孩子一直是这样的。比如说妈妈说,哎呀,你每天老拖他,老拖他,老拖他啊,你磨蹭吧,你会发现妈妈今天不停的叨叨,这个孩子其实压根没有改,甚至妈妈这种叨叨,都变成了一种催眠暗示了,你会发现就是孩子好像不拖拉,不磨蹭都不行了,所以破坏型的批评本身就会容易固化问题,扼杀成长的动力,甚至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的。
第三个是强迫。强迫孩子去做事情,还容易扼杀他的主动进取的精神,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形成被动的学习习惯,因为是父母要求的。
我们亲子的关系讲了这么多呀,最后我们要提醒家长注意,和孩子建立一个怎样的关系,远比要怎样教育孩子更重要!关系在先,如果和孩子没有一个好的沟通系统,有的时候真的你使用再多再好的教育方法,都收效甚微。所以关系在前,你们的关系是融洽的,和谐的,这样你说到的内容,孩子更愿意听。而没有一个好的关系做辅助,你说的东西再对,孩子可能也是拒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