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晴
少年不识愁滋味,孩子能有什么忧愁呢?无非就是缺个24小时全天候陪伴的玩伴。所以,孩子捉些小虫子圈养作伴,也是可以理解的。小余把自己的这种捕捉行为戏称为“绑架”。
“我会将一些能养的抓起来养,不知道我这样养,它们是否同意。”从小余的日记中,不难理解“绑架”一词之义。
昨日,小余发现飞蛾竟已“想不开”,生怕瓢虫没有食物来源也会悄然“想不开”,于是出门骑车时,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瓢虫的粮食——蚜虫。记忆中遍布蚜虫的杂草地,竟不见蚜虫的踪影。小余有点失望,最后决定放飞瓢虫,让它自己去寻找食物。
小余圈养虫子时曾说过,虫子们可以因此避开天敌,存活的机会更大。现在看来,如果没有食物来源,就算没有天敌,也是难逃一劫。为了让蝗虫能够存活下来,小余从蝗虫生活的那片草地上,带土移植了一棵青草。我们找来一个大的饮料瓶,从顶端四分之一处切开,并在瓶身留足通风孔,在瓶底处栽上青草。蝗虫住入新家后,狼吞虎咽的啃掉一大节新鲜的小草,然后悠闲地立于草尖休息。
另外,小余昨日又“绑架”了十来只小蝌蚪,在饲养盆内放入五块小石头和数棵小绿植,小蝌蚪的新家也是十分怡人的。小蝌蚪吃些什么呢?小余发现它们对小绿植不怎么感兴趣,计划投喂些面包屑,百度上有这么一说,可以喂面包屑。
小余对虫子们的照顾还是比较到位的。从它们的名字到饮食起居,都在网上一一查询核对。原来蜗牛的品种就有两万余种,小蝌蚪也并不都是穿着“黑衣裳”的,蝗虫有1万种以上,有300种左右是对农作物有危害的。
小余饲养虫子一事,让我想起贾平凹写的《云雀》。作者小时候因为同情笼子内被束缚的云雀,于是偷偷放走邻居家老头儿饲养的云雀,贾平凹觉得获得自由的云雀一定会快乐的翱翔于蓝天。不曾想云雀却在放飞后的第四天早上飞回笼子里,它急急地吃着谷子,喝着清水,好像它一直饿着,渴着。云雀获得自由后,在一次次探险中寻找食物。自由的前提是生存,当它寻找不到食物,面对生存的难题时,它只好放弃了自由,重回束缚它的笼子。为了生存,放弃自由,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自由,云雀是,人亦是,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
(小余妈妈的日记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