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18号星期四晴亲子日记第228篇
今天看了一条视频,就是妈妈带着孩子去逛街。孩子看到了一个特别喜欢的玩具吗?没有给他买。于是儿子就咬住了妈妈的手。妈妈一直在那儿道歉说:“乖乖,都是妈妈不好,妈妈不应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你。”
孩子养成这种坏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当孩子向父母提出一些过分要求时呢,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恰当。不是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而是蛮横地加以拒绝,还是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心愿不能实现,理所当然地会任性。另一方面呢,是家庭中成员对待孩子任性的处理方法不一致。比如,当孩子表现得很任性的时候呢,奶奶和妈妈可能会出现溺爱孩子儿,尽量保护孩子,而爷爷爸爸则纠正孩子这种坏习惯。而严厉拒绝,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孩子毫发无伤。于是孩子因为有了靠山,往往会变本加厉的任性。如果家长放任孩子任性,将会影响孩子人生交际。因为任性的孩子很难与同伴友好的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任性的孩子呢,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儿、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和要求。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呢,就会。强化孩子的不良个性品质。同时呢,孩子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愤怒的情绪,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呢,妈妈要从小教育孩子,让孩子不再任性。
下面就是要注意几个点。第一、不要强化孩子的错误动机。有的时候呢,孩子任性,更多的是为了吸引妈妈的注意力,这个时候呢,孩子不会考虑自己要求或行为是不是合适,更多的只是一种试探。所以呢,当孩子采用一些不合理的方式来吸引妈妈注意力的时候呢,妈妈可以不予理睬,及时的撤离现场。如果妈妈和孩子进行正面冲突呢?刚好就满足了孩子的动机和需求,从而鼓励孩子的错误动机持续发展,对于解决问题并不能起到丝毫作用。
第二,妈妈不要轻易向孩子妥协。妈妈在带孩子出去的时候呢,最怕的就是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任性,在这种情况下呢,妈妈通常都会很快地迁就孩子,满足孩子的一些不合理的需求。生活中也是,很多妈妈觉得孩子哭闹起来实在是让人头疼,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满足孩子的要求。妈妈这种不分青红皂白,退让和迁就,只会让孩子把这种抗议。举动变成对妈妈施加压力的武器,得寸进尺,变得更加无法无天。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者打滚撒泼时,妈妈可以先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或者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用躲避的方式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呢,孩子自然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事后呢,妈妈在对孩子简单而认真的说明这件事情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不会这样了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第三,明确要求,和孩子约法三章。家长平时对孩子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规则一旦制定呢,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孩子的任性发作一般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妈妈在了解孩子脾气性格之后,预计到孩子可能因某种情况任性时,要提前打好预防针。比如带孩子到商场之前呢,估计孩子会要求买玩具,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耍赖家长从家出发前和孩子讲条件,看到喜欢的玩具只许看一会儿,不能买,不听话就不带他去商场了。如果孩子表现好,家长可以表扬鼓励他,甚至可以给她买个小礼物,也是对不任性的奖励。
第四,让孩子多与人交往。当今社会,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溺爱,又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容易形成孤僻、执拗的性格。形成这种性格后呢,在外面和小朋友,同学,相处困难,一不顺心了回家。更要耍脾气,恶性循环。因此呢,家长要多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再和小伙伴交往过程中呢,孩子没有没道理要求别人,事事顺着自己,对别人任性耍脾气的结果可能就是没人理了,孩子慢慢会因此意识到任性的坏处并且在同龄人交往中改变任性的坏毛病。
第五,家长教育孩子时观点应保持一致。孩子任性时呢,家长应该保持观点一致,如果一个严,一个宠,就不能很好的让孩子认识到任性是不对的,那么孩子任性会愈演愈烈,很难得到改正。
第六,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要改正孩子任性的坏毛病,帮助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思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的玩完的玩具放进柜子里睡觉,起床后吧。小枕巾盖在枕头上等等,久而久之呢,孩子就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