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9日 星期五 雨 第149篇
今天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系列课程的第十八节,《影响儿童受欢迎的因素以及初、高中生同伴团体的形成》。
影响儿童受欢迎的根本因素是什么?还是儿童本身的社会交往往能力。比如受欢迎的儿童,他更愿意去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更愿意去提出一些问题,更多的有一些点子,可以愿意带动着大家,然后一块来去做一些游戏。所以儿童本人社会交往能力本身,是影响孩子们受欢迎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
我们来看一下不良的同伴关系与辍学和犯罪之间关系的一个研究。我们研究发现辍学者的早期同伴接纳水平比一般的学生要低,也就是说早期被同伴接纳的程度比较糟糕,在后期是有可能导致辍学的。就是这两个是有一些关系的,被排斥的儿童在后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后进生,这块指的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他的同伴关系呢?比一般的同学要差,犯罪的青少年有过被同伴,普遍而长期排斥的历史。同时随着儿童在同伴团体中地位的下降,他们成为罪犯的可能性也在增加。这是我们这项研究发现的内容。其实也是在提醒家长以及教育者,要关注孩子早期的同伴交往能力,关注他们在同伴群体里边的一个体验,一个表现。
我们来看初中生同伴团体的一个形成。决定初中生加入同伴团体的因素都会有什么呢?一个空间距离,距离之间的一个远近,到了初中基本上,去交往的还是同班的要比较多,同年级的比较多。有一些孩子会愿意更去结交高龄的孩子。一般的还是同龄的,然后本校的本班的要更多一些,这是空间距离。再有年龄、性别,品质和行为方式,这是决定他们加入哪些同伴群体的因素。
那初中生同伴团体的特点都有什么呢?首先同伴团体开始出现领导者和追随者,在初中的时候跟小学已经有差别了,小学的领导者还不太明显,这个时候初中,在一个团体里面会涌现出来一个领导者,大家都会更愿意去信服他。同伴团体使他的成员相互之间会产生高度的忠诚度。同伴团体本身会形成指导行为的一些标准和规范,而且大家对这种标准和规范忠诚度会很高的,所以咱们就要来看一下对于初中生同伴团体的一个利弊。
首先,同伴团体可以给初中生提供安全感,来去缓冲他们环境中突然的变化,以及社会情境变化带来的一个动荡。再有通过去要求成员遵守团体行为规范,这样会加速初中生对于社会认可行为的一个获得,这是帮助他们社会化一个过程。这个是好的地方,那不好的地方呢?同伴团体里面会鼓励服从,那这样的话,它其实是会压抑一部分初中生他们的自己个人的独特性。因为我们是要找这种群体归属感,对吧?从众多了,对于独特性的发展肯定要受到一些抑制。
同伴团体会非常要求成员的忠诚度。什么叫忠诚度?就是你要就跟我们这个团体里面的人去交往,那这样初中生容易失去和其他人交往的机会,在受到同伴团体的拒绝的时候,有的时候会损害一些初中生的自我概念。同时如果团体内的舆论导向不正确的话,那可能会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所以在初中时期,实际上加入什么样的团体,这个是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注意的一部分内容。
再来看高中,高中生的交友活动。高中生他们的友谊观是什么样的呢?跟初中跟小学真的是会发生差别。高中生择友,他们会特别重视彼此之间的相似性、互补性,还有相互性以及个人品质特点,对于彼此相似度高的,志同道合的,他们愿意结为朋友。对于互补的也可以结为朋友,对于彼此可以有相互帮助的,共患难的可以结为朋友。同时他们会非常重视个人品质的一个特征。不再像小学的时候,就是比如说这个学习成绩很好,然后各方面兴趣爱好很广泛,就可以得到很多的认可。这个时候,高中生会更重视个人的一个品质,所以更愿意去帮助人,品质上更高尚的这部分,这个孩子更容易得到群体成员的一个认可。我们也能看到,其实在择友这一块儿,他们的深度,广度更多的提高。
我们来看一下高中生的同龄团体。高中生的正式团体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班集体。在高中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其实很多工作布置下去了之后,已经不需要自己亲力亲为了,孩子们很多事情已经可以自己去组织去实现,所以班集体是一个正式的团体。
我们来看一下高中生的非正式团体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比如说交往频繁,感情融洽的这样一个小的团体,志趣相投,行动一致的。同时在非正式团体里边,核心人物的能量会特别的大,大家都会很认可某一个团体里边的领导者。团体领导者的决策,大家都很愿意去做,这个团体领导者他其实并没有什么样的权利,而是真的是依靠个人魅力,就是让团体里面的其他成员得到了认可,而更愿意去听他的一些决定,包括一些指令的。
同时团体里边会有不成文的一些规范,这个团体对于高中生个体行为的影响有两部分。一个是顺从和服从,还有一个就是从众。这时候高中生其实很需要去找一种归属感,去融入到一个群体里边。像初高中的孩子,很少有说不需要去融入一个群体里面,一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一个,一个独行侠的状态。而这个时候他们就也会出现一些从众的情况。
当然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从众还会有一些什么原因呢?高中生这时的逻辑啊,认知啊,相对的深度广度都有了,所以他们也会反思到我自己的想法未必是正确的,所以更愿意去听取他人的这样一些意见和方向,所以有的时候也会导致从众。
这节课跟大家谈到了同伴交往里边可以帮助孩子们去提高促进社会化的一个过程。我们也分年龄段从幼儿,小学,然后初中,高中来跟大家去谈了不同年龄段孩子同伴交往的一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