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郭老师的直播回放—如何提升孩子学习力,这是自己迫切想学习的。活在了自己的时代里,而忽视了孩子所处的时代;只从生理上做了父母,而没有从能力智慧上做父母;停留在了给孩子吃好喝好穿暖的思维上,而没有去了解孩子,不知道眼下的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所以了解孩子的心声,没有了解不谈引领 而且要懂时代,才能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父母应该放低姿态,不从道德、大道理上去说教孩子,而是从人性上下功夫,对于人性游戏做到了,孩子们是感性的,只谈自己的喜好,不谈好坏。正如我家思茜,一说到她不喜欢的事情上,脸瞬间阴了,直接表达出“现在的很烦,不要打扰我。”
正如郭老师揭秘的游戏上瘾的六条:第一条:身份带来的明确力量。大部分父母存在缺陷思维,从心里把赞扬鼓励弄丢了,看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孩子就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了,所以孩子在父母心中是什么,很重要,只要父母把孩子当冠军,孩子才能赢得冠军,这就是力量感的身份。你相信了什么,你就会践行什么,这也是相信的力量。第二条:不可抗拒的积极反馈。做事没有完美的,哪怕是做错了,也有值得赞美的,需要父母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及时的给予孩子回应。父母千万不要把孩子做对认为应该的,做错就不应该,不做错那又该如何成长呢?事是事,人是人,不要因为事情去破坏跟孩子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会因为做错事情而改变,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第三条:毫不费力的进步与成就。目标的设定要在最近发展区内,而不是遥不可及。哪怕是前进一小步,也是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孩子看到了希望,心中有了动力,成功还会远吗?第四条:逐渐升级的任务与挑战。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了孩子前进的信心,调动了内心的内驱力,有了对抗压力的勇气,遥不可及也就成了近在眼前了。第五条:未完成的牵挂与紧张感。对孩子而言,树立目标感,一定是孩子自己设置的,就有了前进的动力。父母在孩子目标前进的道路上,关注孩子的目标,过程中要学会放手,不要过多操心,做好自己,做好榜样。第六条:令人痴迷的社会化互动。人是群居的,但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社交圈,社交圈的高度决定了个人的格局高度,处于正向的社交圈太重要了。
再次细细品味,细嚼慢咽中慢慢消化,收获属于自己的相处的亲子关系。
今天的思茜一天的努力学习桌干干净净、工工整整的,又一次把动手整理能力表现的淋淋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