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19 星期五 晴转雨 日记第119篇
今天抽空整理出来,前几天非常荣幸地跟随陈校长和徐玉彭主任,参加的家庭教育公益送课行活动-费县幸福社区站,再次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又学习了一遍。
本次活动是费县教体局主办,费县助学志愿者协会和费县鲁公小学协办的,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以家庭教育为中心,旨在教导我们父母要做一个成长型的智慧父母,才能更好的引领孩子成长。
陈校长:
费县家风、家教志愿队队长,临沂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费县鲁公小学校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并多次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一位集美貌与智慧并存的校长!
陈校长讲在前面:
幸福社区开启幸福学习之旅,做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享受到普通人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要期望孩子将来走向北京、走向上海,但是我们也不能阻止孩子走向北京、上海的脚步。
什么样的人算是成功?只有真正开启了自己的认知需求,发现自己的心在哪里,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学习是无处不在的,陈鹤琴先生曾讲:“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我们面前,只要他们的面部表情是愉悦的,我们的心就是放松的,因此当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都同样健康成长时,我们就是成功的父母。
开启怎样做智慧和成功父母的第一步:做好自己,做好公益,助力成长,让爱心飘扬。
改变自己,就改变了周围的一切,尤其是改变我们对孩子是否成长,是否成功的心态。
最好的学习是学以致用!
主讲人:帅气博学的徐玉彭主任
徐主任是费县助学志愿者协会理事,从事教育工作22年,家庭教育指导师,参与学校心灵驿站的运行。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提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让家庭教育这一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的“国事”。
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2022年6月22日,山东省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团启动仪式开启,什么是全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共同育人。
一、关于环境的问题
5+2=0意思就是孩子在学校的良好习惯,五天一直保持的很好,周末两天回到家,所有养成的习惯丢掉了,都变成零。
为什么在家庭中没有巩固好,变成了零?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
家校配合好家校共育,五加二一定是大于七,因为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做什么,孩子就做什么。
为了更直观的让大家理解环境的重要性,徐主任邀请一位孩子父亲和孩子上台配合互动,首先拿一杯清水,代表父母给孩子灌输的营养品,我们想给孩子更好的,有些甚至超乎孩子的接收范围,孩子没有办法不接收,因为他没有办法改变周围的环境。我们给孩子创造什么样的环境,就成就什么样的孩子。
把清水换成一杯肮脏浑浊的水,代表父母对孩子所有的不好的影响,比如父母互相埋怨,争吵,甚至打架,最后导致离婚。这些肮脏的东西孩子不想接受,但是他左右不了。孩子不能左右所处的环境,所有这样的环境都是父母造成的。
我们给孩子创造什么样的环境,孩子在这个环境中,好的地方被动吸收,坏的仍然也被动吸收。
由此可见,环境是多么的重要!
切入主题--
1、手机有利有弊,要正确合理利用手机
手机只是个代名词,有电脑,电视,这都叫电子屏幕时间。手机不单纯是手机,更多的是电子屏幕时间,我们被手机利用,还是我们利用手机呢?
手机是工具,不是玩具。
2、环境造就孩子的一切习惯。
我们在家没事,沙发一躺,刷手机,孩子也会想玩手机,我们捧起书本,孩子自然而然的也会爱上读书。
家长纠结于孩子不好的习惯,想的是怎样改掉不好的习惯。要知道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好的习惯自然而然就没有了。
不要否定孩子不好的行为,我们要创造条件,找一个孩子,利于他去做的一件事情。肯定孩子每一个良好的行为,良好的行为就会在习惯里,慢慢的越来越好,不好的习惯自然而然就没有了。
3、习惯如何养成?
示范:老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家长 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
学生 孩子同学来访,热烈欢迎,创设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安静下来,没事干,就坐在那里静静的思考,会思考才会学习,静能生慧。
孩子处在燥动的环境中,内心安定不下来,成绩不会稳定,家庭环境必须是利于学习的环境。
示范的力量,同学有这种好的习惯,非常欢迎来访。
二、孩子爱上手机,放不下怎么办?
1、给孩子心灵的田地上种上些庄稼。
孩子为什么爱上手机?无事可做,无聊。
给孩子找些有意义的事情做,比如踢足球、跑步等等。
农村的地里不种庄稼,会长草。种上庄稼也会长草。我们给孩子找了一些事情干,他还会可能玩手机,况且我们没有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所以他一定会长草。
我们种上庄稼之后,也不能确保地里一点草也不长,我们种上了庄稼之后,就能决定一定丰收吗?
当然还需要除草,施肥等,需要我们去管理。孩子和庄稼是一个道理,不能到秋收的时候,让孩子去考985、211,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付出多少,孩子就有多少收获。如果地里不种庄稼,一定会长很多草,一抓一大把,而且草里还会有苍耳等植物会扎伤我们的手,这些代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症状、问题。
如果我们不去管理,孩子一定会有问题出现。但是请记住,孩子出现问题越早越好,一定不是越晚越好。这些庄稼可以是阅读、运动、魔方等等,是我们陪孩子玩的所有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家长朋友们,家庭环境改变,大到我们的社会、国家,整个全环境才能改变,才能做到全环境立德树人。
陈校总结: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不多。每一次学习与交流,能够坐下来到最后的一定是最优秀的。
给家长一个友好的建议,给孩子找一个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指对于孩子来说,除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之外,还有一个人值得我们去托付,不管什么事,在哪里,把孩子交给他,我们非常放心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
“君子求诸己”通俗一点指这件事情我听见了,我要怎么做。我们往往习惯于把自己的手指向对方,指向于另一个人。作为父母,尤其是孩子淘气时,我们是不是把怨气撒向对方?
尤其是爸爸长期在外工作,不回家,妈妈情绪不好,有怨气时,把怨气是发给了孩子。在我们周围实际上还有很多家庭是缺爱的,我们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溺爱,还有缺爱。怎样给孩子正确的爱呢?现在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手机。为什么是手机??
因为手机面前没有爸爸妈妈,只有手机里的你我他。当孩子缺失了父母的关爱之后,他就会把目光集中在手机身上。另外爷爷奶奶带孩子,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替儿子或女儿来看孩子,这剥夺了孩子享受父母爱的机会。爷爷奶奶可以带三餐、娱乐,但是真正孩子的成长还是要交给爸爸妈妈。
这次家庭教育公益行,目标就是想唤醒所有家长的意识,能够认识到孩子是我们一生的恩人,正是因为有了孩子,才有了做爸妈的资格。
当孩子养到12岁时,李美瑾教授曾说,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有滞后反应。当孩子在童年时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父母为了生活,为了生计,不得不远走他乡,把孩子交给老人,那么孩子在12岁之后,父母想再走近他,他的心门已经关闭了,这个时候就已经晚了。
因此所有问题,都有呈现着滞后反应这个词。从婴儿到幼儿,非常平稳的乖乖女或乖乖儿子,长到12岁成为少年之后,往往我们感觉特别听话的孩子成为叛逆少年的比例更大。
很多家庭在孩子比较听话的时候放手,结果到了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再去抓就抓不住了,因为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退出了。
当孩子们长到12岁之后,我们再想迈进来,已经不可能了。
所以这场公益行,想让更多的朋友和我们一起慢慢研究,怎样做父母?做父母我们都是慢慢学着来。
(书接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