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大多数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对于食物和蔬菜的概念,也只停留在可以从超市买来的阶段。
趁着假期带孩子回了村里,陪孩子一起下田,去做了一次农活,让孩子领会生活的不易,理解父母工作的艰难,体会生活的来之不易。
今天的天气不错,我和妈妈带着儿子一起去田里锄草,这种属于我们三代人的亲子劳动,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我跟在妈妈身后,儿子跟在我后面,我们踏着轻快的步伐,踩着松软的泥⼟,闻着清新的空⽓,不⼀会⼉就来到了⾃家的地头。儿子急忙奔过去举起⼩锄头,刚想锄下去,就被妈妈叫住了:“宝弟,锄错了,锄错了,这是我种的菜,才刚冒出头来,那边的才是杂草呢!”妈妈耐心地告诉儿子,哪些是杂草要除掉,哪些是菜不能锄。说完后,只见妈妈拿起锄头,轻巧地⼀锄,⼀翻,草连根出来,⼩苗却丝毫没伤到。儿子也学着着妈妈的模样,抡起⼩锄头,使劲⼀锄,“噢耶”!挖进去了,⽤⼒⼀翻,出现⼀个浅浅的⼩⼟坑。啊!草连⼟挖了出来,根却仍留在泥⼟⾥。我和妈妈⼀看,哭笑不得,说:“挖草不除根,春风吹⼜⽣。别挖得太宽,太浅,挖深点,挖窄点。”边说妈妈做起了示范,儿子在妈妈的细心指导下,终于学会了锄草。
于是,我们各自忙碌起来,宝弟边锄边说:“原来除草这么简单,只需挖深、挖窄,很轻松呀!”我没有说话,只是笑着说:“那我们就赶紧锄吧!”没想到,刚锄了⼀会⼉,儿子就自言自语道:“怎么这么累啊?腰也酸背也疼,⼩锄头也变重了。”不过儿子看着我和妈妈一直在锄,⼜继续吃力地锄草,头上的汗水像断了线的珠⼦⼀般,⼀滴滴往下落,妈妈看了心疼地说:“宝弟,算了吧!和你妈去一边凉快着去吧,姥姥锄就行。”我带着儿子来到阴凉处,看看空中⽕辣辣的太阳,擦擦额上⾖粒⼤的汗珠,宝弟不由⾃主地想起了李绅的《悯农》:“锄⽲⽇当午,汗滴⽲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我让儿子在一旁等着,我过去帮妈妈锄草,儿子看见我和妈妈一直在太阳底下干活,忙拿着水壶给我们送来。
在回家的路上,儿子一直默默不语,我问儿子怎么了?儿子说:“以前自己不懂事,总觉得大人们每天自由自在真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今天终于体会到成人的自由需要承担生活的责任。而自己只是躲在父母羽翼下的小鸟,有父母为我遮风挡雨,让我每天过得无忧无虑。”儿子最后说:“自己以后一定好好学习,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让父母也可以安享晚年。”
听着儿子的一番话,我的心里欣慰极了!我用劳动点醒孩子贪玩的心,我用孝心传授孩子百善孝为先。愿吾儿少年立壮志,努力拼搏洒青春,未来展鸿鹄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