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2 家宁妈妈 685篇
闺女特别想尝试一下新鲜事物,要做出不一样的食物来,再加上我跟她说了一些特别重要的事情,这让她大显身手一次,她就是有点迫不及待了,要在家试做一下,这不早早的去超市买了虾仁,打了肉馅,买了菠菜和红萝卜,说是网上看了视频,要做一种好吃的四喜烧麦。
回来之后,开始忙活了,菠菜榨汁,西红柿榨汁活两种面,然后调制肉馅和虾仁,接着又把红萝卜切丝剁沫儿,还不不让我搭把手,自己在厨房里热得满头大汗,还嘟囔着,厨房里什么时候能实现空调自由啊?哈哈,看来是真热啦😄
经过一个多小时操作,终于,初具模型了,看看还挺漂亮,开始上屉蒸,20分钟后出锅了。看着还真有点食欲呢。
让我们家长放手,给孩子一个动手的机会,既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更能让孩子提升思维的空间。何乐而不为呢?
1. 怎样培养孩⼦的动⼿能⼒
不少⼩学⽣,由于在⽣活上由⽗母“包打天下”,6岁的孩⼦鞋带散了不会系急得直哭;9岁的孩⼦不会穿⾐服,闹出将内⾐当外⾐的笑话; 10岁孩⼦要妈妈喂饭。在这种“温室效应”下,⼉童因娇宠⽽任性。脆弱,追求享受,缺乏独⽴性和克服困难的勇⽓与能⼒。这样的孩⼦是很难成才的,甚⾄连能否长⼤成⼈都成问题。
家长应重视培养⼩学⼉童的动⼿能⼒,教育孩⼦动脑⼜动⼿,⼼灵⼿巧。
1.讲清⽬的,激发兴趣。
要共诉⼩学⽣动⼿能⼒是⼈⽣极为重要的⼀种能⼒。⼿和脑是互相促进,达到⼼灵⼿巧的境界。⼈类和其他动物⽐,⼀是脑发达,⼆是⼿灵巧,其他器官⼤多不如其他动物。
在家庭中,让孩⼦在经济⾃⽴之前先能⽣活⾃理。剥夺孩⼦的劳动意识、劳动权利,对其健康成长不利。洗⾐叠被,洒扫晨饮,⼀点⼀滴地培养。还是先让孩⼦学会系鞋带之后,再学背唐诗。
动⼿劳动是要付出代价的,会使孩⼦感到疲乏和劳累。但劳动是会有收获的,当孩⼦看到⾃⼰的劳动成果时,会感到精神上的满⾜,这种满⾜感会进⼀步推动他喜爱劳动,形成习惯。
有的家长⼀听说学校要劳动就不愿意让孩⼦参加,怕弄脏了孩⼦。这是不对的。也不要把劳动作为惩罚孩⼦的⼿段。
2.具体指导,技能训练。
家长应认识到任何⼀种新的动⼿技能都要以⼀些原有的动作为基础。例如打字,虽然是第⼀次练习,但如果过去学过弹钢琴或电⼦琴,其中所包含的按键动作,就会对打字有帮助。所以,⼩学⽣从⼩培养各种动⼿能⼒,对他们将来的学习、⽣活。⼯作都⼤有好处。
有时,在培养⼉童动⼿能⼒过程中,发展到⼀阶段会停滞不前,这是⼀般练习中都有的,⼼理学上叫“⾼原期”,在这个阶段,家长⿎励孩⼦不要放弃,继续练习,达到⼀定阶段,会出现质的飞跃,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能⽣巧”。
这启发教育者,培养⼉童的动⼿能⼒要持之以恒,让其顺利通过⾼原期,由技能变成技巧,熟练掌握。三天打渔,两天晒⽹是不⾏的。
总之,家长必须重视⼩学⽣动⼿能⼒的培养,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各种动⼿的活动,促进他们能⼒结构的合理发展。
2. 如何培养孩⼦的动⼿能⼒
1.不要替孩⼦代劳。
我们应该懂得让孩⼦⾃⼰的事情⾃⼰做,⽽不是替孩⼦包办,家长要注重锻炼孩⼦的⾃理能⼒,⽐如做⼀些⽇常家务,还有刷⽛、洗脸、穿⾐、整理书包等等,都让孩⼦⾃⼰做。
2.多做⼿⼯制作。
⼩孩⼦锻炼动⼿能⼒,其实有时候⼿⼯制作⾮常重要,我们应该让孩⼦多做⼿⼯制作,孩⼦使⽤剪⼑,画笔,胶棒等,都可以充分锻炼孩⼦的⼿眼协调能⼒,对孩⼦帮助很⼤。
3.适当做些家务。
家务活当然不能指望孩⼦去做,但是,也可以让孩⼦适当去做⼀些⼒所能及的家务,通过这些劳动,来锻炼孩⼦的动⼿能⼒,⽐如洗碗、摘菜、洗袜⼦等等,对孩⼦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