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22 星期一 大雨
今年毕业生人数多,就业难,我们听到年轻人不工作在家啃老的事,估计会很多。我个人的感觉是,这不仅仅是毕业生就业问题。以后恐怕是,有更多的人主动或被动不工作,这会是一个新的社会现象。
不工作的,各种年龄都有,其中也有学历能力都不错的人,仅仅因为各种原因,错过机会,预期与现实差距太大,逐渐年龄也大了,就接受了这种状态。
如果说原因,我觉得主要是,社会上的职业类型和社会结构都在很快地变化着,而人们的观念却停留在过去。
大学专业和各行业对人才需求有很大错位,新兴职业很多,却没有被看到,AI的应用带来各行业人员增加或减少……
总之有特别多的因素带来变化,而很多家长和学生所想的还是过去N年发生的事:爬学业阶梯,爬到顶端,毕业求职,再去爬职业阶梯。
都在一条路上挤,越来越卷,必然有卷不动的被汰。
那么对于家长来说,该怎样应对呢?想到这几点:
第一、接受工作的多种形态。并非只有求职,找到工作,有人给开工资,上保险,这才是份正经工作。一个人可以一边做点什么有少量收入,一边收养宠物猫。也可以回收废品同时做观鸟爱好者,或者阶段性工作然后去穷游。
不能说孩子没有按照上一辈人的方式工作,做家长的之前的投入就白费了。
因为受教育只是受教育,不必然是职业培训,更不能保证有传统的高薪职业。
第二、在孩子小时候,跟他谈论职业和工作。这里要包括两层意思:
1,谋生。有办法养活自己,有饭吃。
2,做事。创造价值,从而有社会角色,有自尊,有自我价值感。
在成长中比较好的就是要,既有底层生存技能,也有远大理想目标。
工作的意义并非都是挣钱,还有这第二条。你做事,创造价值,以某种方式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带来点好的变化,同时也有机会自我实现。这样,即使有饭吃了,也依然有理由要做事。
当然一个人也可以就是生活在自己的小范围里,不与外界发生很多互动,这没问题,但你要能接受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后果。
第三、增强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孩子上学期间,要他只管学习不用做别的,这是比较危险的。要让他多做自我管理,多参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各种事务。
因为任何事情都是,只有实际做起来才会知道,过程中有各种繁琐和意外,这都是要去面对的。不是你每分钟做的都是有价值有收获并且有趣的,否则就不值得做。
你为了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必然要忍受一些东西。
总之,要面对真实世界,不是完美的世界。
第四、更多的自我发展、自我探索。成长中最重要的,是一边发展自己一边自我探索。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多思考,自主选择,这都是年轻时的必修课。很多孩子整个上学期间,什么都被外界安排,没有机会自我探索,对自己想做什么没有任何想法,但是毕竟家长不能给他安排一辈子,因为家长对他长大所处的世界一无所知。
过度规划,孩子自主性的发展和自我探索不够,实际就是把他放在了更容易被飞速变化的社会淘汰的处境里。
我觉得15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开始思考:
1,我以后发展得比较好的情况,我希望自己在做什么。
2,万一社会经济就业形势都特别不好,或者机会不多,那么最差的情况,我可以做什么谋生。就是往好了努力,但是要有基本生存技能,甚至在假期尝试过,知道自己能不能行。
我们的思维和决策,都不可避免地会受环境影响。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论怎样,好好学习是必须的。社会还是在向前的。所以对长远的未来,仍然要保持乐观。
我们教育孩子并非只为高考,是为他长大成人,在未来世界里更好地创造、更好地生活。
摘自《罗玲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