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与刘姐所说,看的孩子多了,基本上能看出一个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能坐得住的孩子大多父母是医生,公务员,教师,坐在那里,安安稳稳,做数学就是做数学,写语文就是写语文。不交头接耳,不东看西看,不抠手指头、挠头发,这样的孩子,基本确定,属于学习好的孩子。
这些孩子的父母,一是本身学历较高,而是工作性质决定了,作息比较有规律,更加注重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基本能够以身作则,内心对教育重要性,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认知比较到位,看书也相对来说比较多。
坐不住的孩子,你就看看吧,真是让人心里发慌。最严重的像我儿子,坐破椅子,本来是四条腿着地,稳稳当当。这孩子是让椅子的两条腿着地,这两条腿在摇呀晃呀,可不就卯榫脱节了。”让你哭笑不得。这是坐不住的极端表现。
坐不住的通常表现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写着作业转着笔,一会儿抓耳,一会儿挠腮。有时干脆啥都不干,就是坐着发愣发呆,神游万里。周围有个声音,他比谁都先听到,比谁都先回应。
这样的孩子大多是这样的家庭生活作息不那么规律,应酬比较多,父母工作压力比较大,情绪难稳定。知识的红利不明显,在孩子成绩上,不是那么注重,或者注重了,因为自己读书不是很多,经常说不到孩子心里去。自己苦口婆心,快把自己感动哭了,孩子只觉得啰嗦。也或者是因为自己的工作性质,视某些社会潜规则为光明大道,孩子耳濡目染,认为走“歪门邪道”为捷径,为光荣,心散了,不愿意刻苦学习,努力奋斗。
一个心散了,心乱了,注意力在五花八门的诱惑上的孩子,能坐得住?能学习好?
当然不能!
正如诸葛亮的《诫子书》诸葛亮对儿子说:“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妥妥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小小的人儿,要淡泊,要宁静。才能安心学习,才能有个好成绩,才能有个好的前程。那些五花八门的应酬啊、诱惑啊、场合啊,应该少让孩子参与。
当然,这只是泛泛而论,公务员、教师、医生家庭的孩子,也有坐不住的。另一类家庭的孩子,也有坐得住的。但是,终归是少数了
坐不住的孩子,也不是一无是处。这类孩子往往体育好,头脑灵活,交际能力强。这类孩子表情生动,反应快。
坐得住的孩子也不是一劳永逸,万事大吉。这类孩子往往比较呆板。也太坐得住了,怕孩子坐坏了腰。
总之,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左了往右拉拉,右了往左扯扯。前了往后拽拽,后了往前拖拖。正是家长肩负的重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