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7日 星期六 晴
小余最近阅读了《老人与海》这本书,其实家里有一本前两年刚买的新版的《老人与海》,小余却“独宠”这本已经泛黄的旧书,书的首页记着小余爸爸的签字和购买日期:2004.1.3。掐指一算,有近19年的历史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小朋友的诗作,题目《古诗》:
我把刚写的一首诗,
放在太阳底下晒,
想把它晒黄,
像一首古诗,
假装它已经流传了几万年。
大概泛黄的纸张都象征着它流传的历史。说到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它的主人公圣地亚哥,原型人物是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是一名生活在古巴的老渔民,他曾经搭救过在海上遇险的海明威。自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小余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个疑问:书中的老人圣地亚哥究竟是几岁了?
因为《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它的素材取自富恩特斯的亲身经历。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据悉,富恩特斯于2002年1月13日上午在他位于小渔村科吉马的家中去世,享年104岁,倒推回去,1936年那年他应该是38岁。
这正是小余有疑问的地方,38岁的人,在书中怎么能称得上“老人”呢。
小说中有关于老人的外貌描写:“老人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所造成的良性癌变。”从中可以看出“老人”的年龄挺大,看着很憔悴,颈后布满深深地皱纹,但从他一个人对付一条如船一般大的大马林鱼中,不难看出“老人”的身体健康硬朗,这体力符合38岁的中年人,但是外貌却是老年人的特征。也许是常年出海打鱼,风吹日晒的原因,使得他比同龄人显老许多。正如忧国忧民的范仲淹在他的古诗《江上渔者》里说的一样:”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当我们品尝到海产的时候,应该也不难想象到出海捕鱼人的辛劳以及他们面对的风险。这么说,把38岁的中年人写成“老人”也不足为奇。
小余接着发现,虽然富恩特斯这段捕鱼的经历发生在1936年,但海明威是1951年才写的《老人与海》,也就是说如果按写作的时间推算的话,当时富恩特斯已经53岁了,说他是“老人”也是对的。
我们讨论的结果是,海明威在1951年写《老人与海》时是按富恩特斯当时的年龄53岁来写的,只是那段经历是发生在1936年,也就是富恩特斯38岁那年。
(小余妈妈的日记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