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0日,星期二,天气多云。
父母的“废话”,其实正是助力孩子成长最有益的工具。
有句话说:4岁的孩子叽叽喳喳,14岁的孩子却变成了哑巴。
孩子的分享欲是需要大人保护的。
我儿子五六岁时也有段时间特别“话痨”,他的“废话”吵得我脑袋嗡嗡作响。
但是作为父母,我们却不能简单粗暴地制止孩子,或者选择忽视和打击孩子。
而是要保护孩子跟我们说废话的分享欲,付出一些耐心倾听孩子,不评判,也不指责。
1. 睡前和孩子聊点废话
朋友橙子工作很忙,但是她和10岁的女儿就像无话不谈的“闺蜜”,关系好得让人羡慕。
我向她请教维持亲子关系的秘密,她给我的建议是每天睡前躺在床上跟孩子聊15分钟“废话”。
其实,睡前这段无人打扰的时间,是亲子沟通最好的机会。
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身边发生的趣事,甚至八卦一下同学和朋友的故事。
比如:
问问孩子班里谁最受同学欢迎?
谁经常被老师教训?
谁和谁是朋友?
谁和谁吵架......
这些看似没什么“营养”的问题,却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对同学的看法和为人处世的方式。
而且孩子在聊这些话题时不但可以无所顾忌,还会很有乐趣,不知不觉就会对父母敞开心扉,让我们更加了解他们。
2. 经常分享自己的“秘密”
要想知道孩子的秘密,家长要先学会暴露自己的秘密。
贺岭峰教授说,亲子沟通和交朋友是一样的,家长暴露自己越多,孩子暴露自己也会越多。
贺岭峰教授的女儿在日本学习时,和他聊起追自己的男生,他就主动和女儿讲了自己当年谈恋爱的故事。
父女之间毫无保留的分享,才实现了亲子之间坦诚的交流。
3. 尽量减少谈话的目的性
假如有一天,孩子和你说起自己在学校遇到的问题,比如弄坏了玩具,你会怎么说?
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帮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们再买一个?我帮你重做一个。
但这样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聊这件事的兴趣,因为他们需要的只是倾听和理解,而不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建议父母的做法是帮孩子说出感受,或者用幻想的方式与孩子对话。
比如:儿子的玩具兔掉了一只耳朵,爸爸会说:
“那一定让你很纠结!”
“你一定希望自己说一句咒语,兔子就能长出一只新耳朵。”
这些看似没用的废话却最能让孩子感到安慰。
朱自清先生说,一辈子说话作文,不能全是道理,得有点废话,我们才活得有意思。
而父母和孩子之间,也不能全说有用的“正经话”,多说点儿废话,亲子关系才更亲密融洽。
愿所有父母都能用轻松平和的心态,耐心倾听孩子的废话,拥有和孩子闲聊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