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合格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首先一贯的思维就是“孩子的问题,首先是父母的问题”每次看到孩子的问题时,首先要从自己侧找原因,这才是“内求诸己”的具体做法,
“内求诸己”的具体做法,
当孩子出现问题,先看问题背后的根源,
最终根源不在孩子身上找,而是顺着孩子的行为线索,最终找到父母的行为根源为止。
即,是我们父母做错了什么,才导致孩子的行为,
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时刻想着我们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孩子什么样的影响,
即,我们所作所为,会给孩子什么样的榜样。
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整改时,我们首先想我们父母应该怎样调整自己才会影响/调整孩子,
面对孩子的情绪行为失控,我们家长首先要求自己通过将心比心同理心或站在孩子角度模拟,体会孩子的感受,需要求自己来理解适应对方,而不是只顾自己的标准与内心要求孩子来理解,服从自己,
既,先理解纳调整自己来引导孩子,
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要求,不寄希望与孩子,老师和另一半,而是自己学习,提升与改进,然后用自己的能量来影响孩子老师和另一半,最终影响孩子,
即,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在顺势教育体系中,当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或者家长自认为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要求家长从各个方面“内求诸己”而非“为求于他”其具体的做法是
当孩子出现问题,要顺着孩子的行为线索查找父母的行为是否得当,绝大部分孩子的问题最终根源都在父母身上,可以说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不当行为,在孩子身上的投射,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有父母行为的影子
我们在帮助父母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大部分时候只根据孩子的表现就能准确家长平时对待孩子的行为,甚至有时候一一对应也证明了孩子的行为与父母行为的因果关系是必然存在的,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时时刻刻在考虑我们父母的行为,可能会对孩子的品性和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不要求孩子的行为规范,而是内求诸己,要求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孩子都不是教出来的,其品性都是父母影响出来的。
就拿顺势教育来说,有些父母经常给孩子讲,你今后长大了,要给爸妈住别墅,要经常来看爸妈,但在自己的行动中,却经常为另一半给父母养老钱而争吵,经常过年时为礼物,为到谁家过年而争吵,或者住在一起,经常发生矛盾,看不起老人或对老人这样那样的,看不上那么这些行为,从小就会刻在孩子的脑海里,并形成孩子的潜意识,等我们老了,需要孩子关爱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就会用我们对待老人的方式来对待我们,故要让孩子今后孝顺,只需“内求于己”孝从我先“即可”。
抄写张老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