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纯洁的天使,他们娇嫩而透明,凝聚了世间所有的美好与希望。在妈妈眼里,自己的孩子就是上天最大的恩赐。一个小婴儿呱呱坠地,他睁开眼睛,伸出小指尖触摸眼前的世界,因为不舒服而以哭声抗议,因为妈妈的温暖怀抱而露出甜美笑脸……他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给父母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然而,孩子是要长大的,他们是世界的未来,他们要学习足够的知识与技能,长成具备健全的身体与头脑的有用之材。作为父母,要引导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步步面对生活、面对世界,陪着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学习做人做事的本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带给父母巨大的喜悦,也会给父母带来很多烦恼:
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那么娇嫩稚弱,尤其在中国,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太小,还不懂事,能做的事情也很少,等到孩子稍大一些,再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也不迟。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对孩子进行独立自主意识与习惯的培养应该越早越好,这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及日后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 孩子独立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这种能力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动力,是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所以应该尽早让孩子学会独立。
1.有独立自主性的孩子更愿意“自我发展”
有独立自主性的孩子会愿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会更喜欢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在身体、智力还是在情绪控制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因此,独立性培养对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家长是无法代替孩子成长的,他们需要靠自己来适应世界、适应一切,独立自主性就是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
2.培养独立性,做新时代的好孩子
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于社会、发挥自身潜力的基础。一旦孩子能够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深藏在他身体内部的各种潜能便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社会独立性强的孩子通常发展得会更顺利、更好,而独立性差的孩子就发展得相对较差,这也是社会的需求造成的。
3.独立自主性培养越早越好
1岁左右的孩子,在迈出人生中独立行走的第一步时,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喜悦,这是孩子身体独立能力的展示,这时家长就可以抓住机会鼓励孩子学习走路,开始对孩子进行独立自主性的培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2岁左右的孩子开始使用第一个人称代词“我”,这标志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也表明他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尝试着与周围环境进行积极互动。可以说,这一阶段是培养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