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0日 星期二 阴转晴
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但我们并不是要说各种“起跑线”,各种“教育”,而是耳濡目染、以身垂范。
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指的不是成就,而是德行。平凡的父母同样可以教出伟大的孩子。
孩子从小被浸润到骨子里是父母的言行举止,他们无形中在模仿、修习,成为自己德行的基调。再根据自己和家庭的福报,在人生旅途中修正和践行着自己的德行德行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每个人总是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对”与“错”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的认知,父母,是孩子认知世界的开始。
父母是锱铢必较、小肚鸡肠的人,那么孩子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的几率相当大。父母心胸开阔、乐善好施,那么孩子爽朗随和、乐于助人也是必然。父母性格坚毅,勇于面对困难,那么孩子也会具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品质。
我们要言行一致才能教育和影响孩子,给子女创造一个祥和的环境,也就是所谓的“身教胜于言教”。如果父母一边批评孩子说谎,一边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满嘴谎言,如果父母一边让孩子好好上进,一边自己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如果父母一边批评孩子不孝顺,一边自己不赡养自己的父母,那么孩子看到和学到的永远是父母的作为而不是说教。
父母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孩子才会拥有正确的“三观”。
我们要引导孩子把“三观”与大道合一:利他的,才是利己的。那么,孩子喜欢做的,正是利益社会的,孩子在社会的认可和自我实现中得到身心愉悦,这是源源不绝的幸福和快乐。
若不加引导,孩子很容易误入歧途,或者以好吃懒惰为幸福,或者以寻找偏执的快乐为幸福,如沉迷于让人丧失斗志娱乐、沉迷于灯红酒绿的刺激、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弟子规》开篇就说“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文化教育固然重要,德行更重要。
否则,你会发现,庞涓,这位与孙膑师出同门的师兄,因嫉妒孙膑的才能便设计陷害,使孙膑被挖掉膝盖骨。身体残疾。你还会发现,二战中德国纳粹集中营的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
很多令人发指的行为都是因为没有了德行,伴随着这种行为,是一生良心谴责和身心的拘役,哪有幸福可言。
为人父母者,想要孩子拥有大的成就,就让拥有好的德行、大的心胸、大的格局。心怀家庭者,是家的顶梁柱;心怀国家者,是国家的栋梁;心怀天下者,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伟人。
摘要《有缘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