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变得更好,孩子就会更好
科信小学1年级12班 李梓烁妈妈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天气晴朗,心情亦晴朗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也是整个家庭的希望。无论哪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更优秀于其他孩子。可是不管是谁,都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怎样让长处更长,短处更短,那一个优秀的孩子就培养成功了。想要孩子变得更好,切身的“配套”得跟上,这样孩子就会更好。
作为一年级家长,第一次从学习和行为习惯上综合的审视自己的孩子。也是在这短短的20几天的时间里我深刻的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深知了父母的角色对孩子启蒙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前面说的“配套”,就是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众所周知,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一个和谐、温馨、有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性格也不会差到哪去。相反,在一个充满争吵、冷漠、暴力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多数会性格叛逆、暴躁、抑郁或者胆怯懦弱。我们对孩子的要求,首先应该是是健康积极的人格培养,而不是学业上的出类拔萃,再顶尖的学习高手,如果连健康的人格都没有,那么一切都是零,甚至是更大的危害。很庆幸,我和孩子的爸爸,两个人性情都很温和,家里除了妹妹的调皮惹事外,家里基本风平浪静。我们达成协议,以后的生活里,在孩子的面前,也一定要营造美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放学回家后,偶尔会跟我提起,他帮助谁过,我就会夸他“你好棒!你这么喜欢奥特曼,难道不应该像奥特曼那么勇敢的帮助别人吗?”他总是很激动地回应我。
在这里,我提倡所有的父母,要能够客观的评价对方,比如妈妈评价爸爸“是个乐观开朗的人,但是比较粗心懒散”,妈妈评价爸爸“稳重有责任心,样样精通,但是自制力差点”。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从小有这样的概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父母经常在家庭中说对方的坏话,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就会是个心胸狭窄、爱搬弄是非的人。所以,父母的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当父母给予孩子评价时,要在符合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再多一点可定,那么孩子一定会朝着父母鼓励的方向发展。
我对这些得总结,来源于我们家庭的一次“作业风波”。李梓烁的晚上作业,是在我下班前做好的,客观的讲,初入小学的孩子能主动写写完作业再玩,应该值得表扬的,我也是给予了大大的拥抱以表鼓励。但是就作业的质量,我给他提出几点意见,而且,给他擦了7个地方,这就惹他不高兴了,就跟我计较不停,就是不愿意更正。孩子爸爸听到后,上来就给把作业本撕了,而且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就这样,孩子哭,爸爸气。这时候,孩子喊着“爸爸,你啥也不是,啥也不是…….” 在我们的家庭中,有时候我会吐槽孩子的爸爸不足,而且言语犀利。这句话,就源于我的吐槽。所以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们无心的话,在孩子的心里,真的会是汪洋大海的一瓢水。
所以,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会是孩子变得更好的基础和核心。现在我们的身份有所改变,变成孩子的家长了,我们看待孩子的态度和立场就要跟着转变。想要孩子变得更好,我们必须在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上做出相应的协调,这样孩子就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