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 星期四 晴
亲子日记第292篇
今天学习了孟子《尽心》篇里的章节“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修养心性最好的办法是减少欲望。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少,即便本性有所失去,那也是很少的;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即便本性还有所保留,那也是很少的了。
这里失去或保留的本性是什么?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善”。孟子认为人生来具有“恻隐、是非、辞让、善恶”之心,并且人心都具有向善性,因此,“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的本心虽然是善的,由于受后天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人可能会丧失自己的本性。
外物改变人的本性,感官之欲减损人的善心。所以,欲望太多的人,往往利令智昏,做了欲望的奴隶,其结果像失去了控制的列车不知驶向哪里?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欲望,寡欲清心。要“养心”、“存心”,注意培养自己内心的浩然之气,这样就可以淡泊名利,保存心性,从而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
孟子的“寡欲”主要是针对修养心性提出来的,而对于物质、权力、名声等欲望。孟子也不是一概反对。他要求制民以恒产,满足百姓对财富的欲求,还说“富,人之所欲”,“贵,人之所欲”,他反对的只是为富不仁的行为,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