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3日星期五晴
尊敬的武校,尊敬的各位老师,还有群里所有的家人们,晚上好!很荣幸受到明迪爸爸的邀请,今晚跟大家一起探讨的主题是:教会孩子“主动去求助”。
懂得求助需要一颗强大有爱的内心。孩子天生就会寻求父母和家人的帮助,但是有时候孩子在求助时,爸爸妈妈总是觉得不耐烦,对孩子进行指责,导致孩子认为向外界求助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所以只有孩子学会求助,才真正是内心强大,才是孩子独立的第一步,如果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很好的应对。
所以我们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当幼儿遇到麻烦时,耐心地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让他知道他需要找人帮忙了,哭闹解决不了他的问题。
比如孩子在小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在摆积木,摆了很高。也很漂亮,可是一不小心忽然之间就倒了。这时多数孩子会发脾气,或者放声大哭,还有的孩子会闷闷不乐生闷气。这时父母千万不要掉进孩子的情绪里,更不能强行制止孩子。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让孩子知道也是被信任的,被理解的,在建立孩子安全感后,再进行引导孩子。如果有同伴的话,可以向同伴求助,同伴不在身边就找出自身的原因或者求助于爸爸妈妈。这也是对于求助意识的启蒙。
家人们,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现在有很多孩子不会求助或者不敢求助,这是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
对此我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我觉得有很多原因都是与我们家长密切相关。有两点:过度保护和不自信导致的不够勇敢。
爸爸妈妈过度的保护,没有正确双向断乳,会让孩子丧失锻炼机会。孩子长大后如何独自去面对风雨,咱们做父母的能陪孩子一辈子吗?过度保护孩子的依赖性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比如现在的初中生,高中生不会叠被子,更不会做饭,甚至去超市买个东西都不会。孩子的这些问题都取决于父母剥夺孩子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的机会。
我们不知道狐狸妈妈在强行把孩子逼出巢穴之后,会不会偷偷流泪,默默哭泣,但是我们知道一切真爱都是为了把生命经有我们的手送到他自己的手里,而不是自私的占有,取暖和控制。狐狸都知道的道理,都能做到的无私与决然。那我们人类呢?没有依恋就没有生命,没有断乳就没有生存。
勇敢的自信,来源于父母平时的肯定和鼓励。丧失于父母的打击讽刺。父母的信任和爱能激发出孩子的无限可能。
有了父母的放手和认可,我们再去教孩子求助的方法。对于低龄段的孩子,最常见的是通过绘本来教育孩子学会自助。现在的绘本做的都特别好,很好的根据孩子的心理和喜好,从各个方面入手并且深入一些安全教育方面的问题。这样孩子们能很好的理解,并且投入到故事中去。我们可以边共读边引导孩子,当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要如何去做。
儿童面对困难时,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至关重要。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主能力,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有重要影响。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家长要着重培养孩子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培养期间,父母需要放手,给孩子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
父母需对绘本加以充分的利用。借助绘本阅读,通过阅读,孩子可以融入自身故事。对里面的主角产生认同感,他会不自主的学习模仿,这样不但能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还会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多多尊重孩子,给他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自主选择本身就是一种独立思考,我们要做好认可并加以引导的角色。而不是独裁式的否定,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能听从于我们。
遇到问题孩子需要独立思考能力,(这里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周末闺蜜一家人超市购物。到了超市,他们进行了分工。她老公负责买菜,她推着老二买生活用品,她家老大直接奔向心心念念的零食区。过了很长时间,这两口子在超市转了两圈也没看到老大,正着急的时候,广播里传来了一个消息“张于果的妈妈请到服务台,您的孩子在那等您。”
她赶忙过去,把着急害怕的老大搂在怀里。原来老大发现找不到爸妈,就找服务员阿姨给妈妈打电话,可是闺蜜那天没带手机,孩子也没记住他爸爸的电话。最后找到了服务台,用广播寻求帮助。闺蜜给予他大大的肯定和表扬。见到了妈妈并且得到了如此的赞美,他心里也特别高兴,还出招以后分工之前要事先商量好,最后在哪里会面。就不会一家人在超市里转圈圈了。
闺蜜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经常告诉他在超市或者商场里走丢了,要如何去做,可以找哪些人帮忙。也给他看一些如《妈妈走丢了》之类的绘本引导孩子。平时也经常创造一些让他独立自主的机会。孩子的性格也是积极向上,比较勇敢自信的那种。
第二个是儿子纪翔的故事。有一天我去市场买菜,儿子在小区里玩,不一会儿,孩子的脸被蜂子给蛰了,孩子回家按门铃,妈妈还没有回来,当时孩子叫开了隔壁单元的门,去找邻居阿姨去了。后来邻居阿姨的讲述:说给纪翔上了点药,并留孩子在他家吃饭。孩子没有拒绝,并向阿姨说:阿姨,你给我妈妈打个电话,要不我妈妈回来找不到我。后来邻居问我,你平时是怎么教育的?我说:平时对孩子要适当的放手,不要孩子走到哪儿就跟到哪儿。遇到问题叫他自己解决,哪怕结果不满意也无所谓。最起码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
平时在家给孩子创造求助的机会。
1.家长可以找到孩子努力的动机,动机也可以说是内在的动力,是指孩子当下的要求是心理上或者生理上的。想吃东西,想要玩玩具,或者是特别想要做一件事情。他是引起孩子想要去寻求他人帮助的主要来源。
2.选择符合孩子能力的方式来寻求帮助,比如说话不清楚的宝宝,要引导他用肢体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已经说话流利的孩子要引导他说出名称,甚至说出句子。让他表达的更清楚点。
3.设置活动场景,利用孩子的需求,引发孩子主动寻求帮助,首先场景环境一定要安全,给孩子求助的机会,鼓励孩子。多发表意见,多问问题,这样大家都能弄清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4.适当的帮助孩子达成目标,当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期望来找你时,我们要先帮助他,耐心的引导孩子,并告诉他有些时候可以降低自己的目标,或者借用外力来实现目标。
求助的能力归于自信,归于父母的爱。孩子的自信来自于父母的爱,而不是父母的期待。自信对于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一个人的自信心强,他就有勇气改变自己的行为。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信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勇敢面对困难的动力。这些都来自于父母无条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