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2022.9.24.星期六.晴.转发爱是解决孩子一切问题的终极法则!
三.2王耀辉.六.1王宇坤

爱是解决孩子一切问题的终极法则!

  “爱”这个词在日常使用频率很高,但“爱”对我们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爱”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很多人在使用,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对于爱的理解主要是在故事情节中,是在讲关于“爱”的故事,怎么理解爱,在于每一位读者对故事的解读。

  假如你有科学精神,走到大街上随机拦住一些成年人,问他们:“你爱孩子吗?”答案是惊人的一致,“当然爱啊”,你再问他:“什么是爱?”答案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有更多的人一脸茫然,不知如何回答。博瑞智从事家庭教育二十年,见过上万个经典案例,没碰见一个人说不爱孩子的,可是,就在这些说爱孩子的父母中,不乏打骂孩子的人,甚至有人把孩子逼自杀了,仍然说自己爱孩子。

  那么到底什么是爱?

  中央台报道过一件事情,青岛的一位父亲,用自己掌握的一点电路知识,做了一个低压电气回路,为了教育儿子,把儿子绑起来,用电电击孩子,最后儿子跟木鸡一样,神志不清了。记者问这位父亲:“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答说:“我爱我的孩子,这是为了教育他”。西安的一对年轻夫妇,读一年级的女儿偷拿了一块钱,把女儿活活打死,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说:“因为我们爱她,所以教育她”。还有一位农村的爸爸为了教育儿子,把儿子吊起来打,最后把孩子打死了,记者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我爱他”。

  好多人打着爱的旗号,却做着伤害亲人的事。

  中华文化集大成者是孔子,他强调“仁义礼智信”,爱没有进入中华主流文化系统,中国人主要价值强调“善”和“仁义”,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没有一本关于爱的叙述。中国古人对“爱”这个问题的研究,都是在讲故事,怎么理解是你的事。从词源上看,“爱”这个词始于清代,对“爱”的注解约等于“利益让与”。没有一部书籍能说明“爱”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爱”主要存在的核心领域是男女之间、婚姻家庭之间,可是中华文化强调男女授受不亲,“亲”约等于“爱”,也就是“男女授受不爱”。中国古代家庭中按层级排列,家长在上,孩子在下,层级化社会,上对下好叫“慈”,下对上好叫“孝”,这个领域不用“爱”这个词。近代中国,以何香凝、宋庆玲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提倡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废止纳妾,这是标志性事件。之后“爱”开始进入当今中国社会,成为生活的主角。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们在满足衣食住行、性和安全的基本需求后,爱的需求是本质的需求,今天爱在中国社会,特别是在教育领域走到了舞台中央,无论你是否愿意,都必须认真面对这个问题,爱是人生最大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想获得幸福是不可能的,教育领域如果不了解爱,就根本没有进入教育的大门。

  当人们在谈论教育问题时,除了爱,没有其他有价值的事情。

  那么,到底什么是爱?

  哲学对语言做出了解释。维特根斯坦说,语言是人类的囚笼。问题出在对语言的理解偏差上,语言词汇是一个容器,里边装什么东西,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在原生家庭里,刚开始学语言的时候,爸妈教我们说话,限于爸妈的知识水平,他们对这个词汇的理解,教给了我们,所以每个人对于同一个词的理解都不一样。把语言比作酒瓶,里边装的内容因人而异,我们都说一样的词,以为对方跟我们说的意思一样,真实对方的理解跟我们却大相径庭,如果不穿过语言的雾障,永远看不清真相。同样,每个人对“爱”这个词的理解也有偏差,把“爱”这个词比作酒瓶,每个人可以在里边任意装各种各样的酒,好多人把“爱”这个词装进去各种各样的东西,甚至导致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却茫然不知。

  当代中国人对爱的错误理解有以下七种。

  1、只要我的目的是为了你好,所有的行为都是爱你。这条错的太离谱了,相当于打开了潘多拉盒子,魔鬼都是从这出来的,所有邪恶的行为,都是从这个出口出去的,才会发生了那么多骇人听闻的事情。

  2、把爱理解成物质上的给予。给孩子提供物质,只是你作为父母的法定责任,是一种爱的方式而不是爱本身。

  3、把爱理解成等价交换行为,以为你爱别人,别人就应该爱你。

  4、把爱理解为内心的想法,认为只要你心里有他就可以了。你怎么想的,谁知道?爱必须表达出来,别人才会接收到爱,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内心的想法是虚无。

  5、把爱的表达方式当成爱,认为给你洗衣服,给你做饭,就是爱。性是表达爱的方式,爱是引发性的理由,爱是心理行为,性是生理行为,它俩不是一回事。

  6、总想拿证据来证明爱。女人尤其严重,最著名的例子是荷兰作家梵高,因为生活穷困潦倒,他跟一个他爱的妓女同居,这个女人问他:“你爱我吗?”梵高说:“爱”,“那你娶我”,“我没有钱”,“那你把耳朵割下来证明你爱我”,于是梵高真的把耳朵割下来给这个女人,所以梵高的自画像少一个耳朵。这就错的太离谱了,爱是不需要证明的。

  7、把爱简单地理解为语言上的事情,如果只是空泛地说那个词,没有真的爱的情感,对方是感受不到爱的,爱是真实感受到的,如果没有真实的情感,再多的表达只能是花言巧语。

  那么,我们说的爱到底是什么?给爱下一个定义是非常困难的,过去当不定义概念使用,这里说的爱特指发生在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情,用集合的概念给爱下一个描述性的定义。

  1、爱是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的美好感情。特指人跟人之间。人跟动物之间不是爱,顶多是宠爱。是感情而不是物质,如果没有情感,给孩子买再多的东西,孩子也感受不到爱。

  2、爱是平等的关系,必须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爱。法国人在这个意义上说“爱是自由的儿子”,爱只能发生在两个平等的人之间,必须尊重他的独立人格,不能控制、占有对方。

  3、爱是无条件的,这是爱的本质特征,爱是单方行为,你爱一个人,就是把内心的感情表达给他,不需要回报。如果爱需要回报就是交换,如果有交换就否定了爱,爱不是等价交换。

  4、爱是完整地接纳,这是最深刻的。你爱一个人,意味着不挑剔、不指责、不埋怨,主动偏盲,把对方的优点无限放大,缺点视而不见。更深层的含义,爱是人类天然的超越了价值评判,爱一个人就不对这个人做价值评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爱人面前放松下来,做真实的自己,不怕暴露缺点,是爱让我们找到了精神家园。

  5、爱的有无是由对方决定的。爱必须表达出来,由内而外发出来的情感,以对方能感受到为准。

 真爱必须经过修炼、提纯才能展现出来,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真爱,只是多与少的区别,我们需要经过努力,去掉杂质,把爱展现出来。在爱的修炼问题上 ,是造物主给每个人出的一道考题,必须你自己作答,通过你的人生修炼来答卷,在亲子关系方面孩子是主考官,在情爱关系方面对方是主考官,不是你自己说了算。

  真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有句顺口溜——只要亲子关系正常,孩子就不会成流氓,只要家长有真爱,孩子就不会学坏。

 1、爱是孩子精神人格成长的核心营养。

 2、爱是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唯一钥匙。

 3、爱是孩子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的原动力。

 4、爱是孩子向上向善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5、爱是解决父母与孩子之间矛盾冲突的核武器。

 6、爱是家长和孩子沟通的前提,只有家长表现出真爱,孩子才能打开心门,爱是理解的前提。

  只要有图像

真爱,天下无人不爱你,因为地球上没人能拒绝真爱,爱是教育孩子的秘诀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725613
推荐日记
《做孩子顾问型家长 九年级六班王梓同爸爸》
《9.24蒸米饭》
《亲子日记》
《2022年9月24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丰收的喜悦》
《2022.9.24 星期六 天气晴》
《体验劳动 星期六 天气晴 9月24日》
《放松心情》
《童言无忌》
《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天气晴 (633)》
《玩耍》
《亲子日记(80)开心的一天》
《有意义的两个小时》
《2022年9月22日 星期四 天气晴 (632)》
《回姥姥家》
《她心情愉悦,因为受刭了表扬了。》
《充实》
《日记》
《9.24星期六 晴》
《亲子日记(212篇)》
《玩具枪》
《改变成长》
《磨刀不误砍柴工》
《家长会》
《过周末》
《2022年9月24日 亲子日记246》
《充实的周末》
《书法课》
《心情晴转多云☁️》
《学习的方法》
《关注成长为爱而写》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