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5日 星期日 天气晴 心情好
前几天接到了班主任老师的电话,说孩子的学习状态不对,心里很着急,的确 ,我也发现孩子有些懒散,作业不认真做 ,还死犟。找了个机会跟他谈了谈,他竟满不在乎,真是让我头疼。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感觉挺好。想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就点燃他的兴趣之水,想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不易 就让她离父母的处境近一点。一句话很实在,身为父母 ,我们努力向上挣扎,就是不希望孩子生下来就是吃苦受累的。想让孩子爱读书,体谅父母的不易,需要我们转变思维改变教育方式。
1后喻时代, 别再拿“吃苦”吓唬孩子 ,后喻时代是指在当今高科技时代下,孩子比父母更容易掌握新技能,会出现晚辈向前辈传授知识点情况。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而是对上学读书不抱有兴趣,而不感兴趣的事,怎么带逼也长久不了。
2读书最好的动力,是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不管做什么都得从掌握基础知识开始 ,都得先从进入大学校门再说。培养孩子如同造船一样,我们要成为孩子的指路人,而非发号施令的统治者。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引导孩子看清梦想,调动他们的内在驱动力,才是最佳的劝学方式。
3想要孩子体谅自己 ,先让孩子靠近自己。没有人生下来就知道生存的艰辛,也没有孩子天生就懂得父母的不易。给孩子花的每分钱,在父母那里是辛勤的汗水,但在没有参与感的孩子那里,只是一张可以换来玩具的纸。想让孩子懂的父母的不易,就得让他们经历和我们一样的生活。当亲子关系变得融洽,当父母子女真正看到彼此的不易,“教育”这件事才有可能发生。
4作为父母 ,切不可盲目说教,而是要给自己和孩子交流的机会。在了解彼此的基础上,一起探索读书乃至生活的方式。孩子是一颗种子,落入肥沃的土壤总好过埋在贫瘠的土地。别再笃信“吃苦就能上进”的理念,苦难必须把人逼到绝境,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如果可以,我们更希望孩子在我们的庇护下,循着梦想的光源,靠自我的内驱力前行。而为人父母的这颗拳拳之心,也需要孩子深入我们的生活,才能感受到。
树一中学八年级五班 台城轩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