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刚升入一年级的孩子,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适应学校环境、没有规矩、不想学习……习惯了原来无拘无束的生活,突然一下子要成长为一个守纪律的小学生,对于大人来说可能感觉不到这种变化的艰难,但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高难度的挑战。所以,孩子升入一年级,我们要陪孩子一起走。
我觉得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教会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每天早睡早起、按时上下学、按时完成作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跟上小学的节奏,在课堂上尽量坚持一节课认真听讲,不拖沓,跟上小学生活的节奏。作为家长,我们更多的是引导,吵闹、抱怨是毫无用处的。我们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决断、为自己负责,充分释放孩子自我完善的内驱力,身体力行,体验成长的困惑与获得成长的勇气。
我认为一年级,最重要的就是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重要生活品质。如果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就会轻松步入更高层次的阶段,反之,不良的习惯则会阻碍他们正常、优秀的发展。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可塑性最强,他们就像一棵棵从未修建的幼苗,枝枝权权全长在上面,只有通过逐步的修建,才能让他们成才。培根在《论人生》中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应通过教育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所以我和闺女一起认真制定学习计划,严格按照学习计划执行,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她当小老师,我做小学生,我们以游戏的方式把白天所学知识温习一遍,这样我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孩子白天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并能从孩子的掌握情况中捕捉到孩子白天上课的状态如何,进行及时的引导,做到家校合育。晚饭后我们也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多样的学习环境,如为自己批改作业,做自己的小老师,看看哪个数字或笔画写的不够规范;进行亲子阅读,在阅读中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知识量还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增进了亲子感情,一举多得。
当然,孩子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我们也时常为孩子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如和孩子一起做饭,由孩子洗米洗菜;带孩子观察植物的生产过程;跟孩子玩各种记忆游戏,提高孩子记忆力;跟孩子一起动手做手工;周末跟小伙伴一起游玩和聚餐等,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六七岁的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我们教孩子什么,孩子就认为是什么。一个人的品格和素质,从小就要培养。就像有人说,一个人可以学习不好,但是必须要学会做人。一个人的心灵不美,品格不高,怎能在社会上立足?教育孩子尊敬老人,爱护花草树木、关心同学。诚实、坦荡,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在过失中品位成长。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从他出生那天起,就有了自己的身份。孩子有他们的理想和梦想。作为父母,我们更多的是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充分发展。
祝愿我的孩子可以尽快适应一年级的生活,顺利步入人生又一阶段,妈妈会耐心陪伴,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