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假期的第一天,本想带家璇出去玩玩,因为疫情就没有出门,昨晚家璇熬了个小夜把语文作业写完,白天造了一天电视。吃完晚饭就去了她的卧室,先把翼课上的作业完成,又立刻奋笔疾书,写其他的作业。
我闲来无事翻看了家璇的语文主题,读到叶圣陶先生的文章《牛》,作者选择了牛最典型的特征进行描写,牛的眼睛“惨白”“太大”“鼓得太高”,给人害怕的感觉。当顽皮的孩子玩牛的时候,牛会低着头,斜起角,眼睛打角底下瞪出来,就好像这一撞要把整个天地翻个身似的。叶圣陶先生以“牛的眼睛”为行为线索,从“我”、孩子们、长工的视角塑造了牛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对旧中国那些奴性十足、愚昧麻木的人们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感慨,表达了希望他们摆脱不幸命运、争得生命自由的感情。
看完这篇文章让我想起,我小时候牵牛总是在前面拽着它,那时觉得它是个庞然大物,要是被它踩到定会把我踩扁,我也是惧怕牛的眼睛,不敢和它对视,就是因为它的眼睛太大。现在想来还是有种畏惧的感觉。而家璇她们是不会有这种感觉了,我想她们对牛的认知也就是牛肉或者牛排,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耕地的牛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她们基本也见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