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陶行知先生在《我们的信条》中提醒教师,不能自满自足,否则只会停步不前、落后倒退,最终无法教诲学生,无法做到“诲人不倦”。
于教师而言,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法宝唯有读书,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热爱读书才能有效地教书,博览群书才能更好地育人。沉醉书海,汲取营养,充盈智慧,学会创造,完善自我,实现教育梦想。
现实生活中的我,总是埋怨工作忙,家庭琐事多,没有时间读书,其实就是在为自己开脱、找借口。古有“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他们条件如此不好,尚知挤时间勤奋读书,用知识丰盈灵魂,在现今的和平年代,我却如此偷懒散漫,真是羞愧难当。
教师读书,除了要读教育专业类书籍外,还要读一些哲学类书籍,增加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另外关注时政,了解时事政治热点和焦点,使课堂“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读一些科普杂志等,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融入孩子的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说法已不合时宜,教师要有的应该是新鲜的、充满矿物质的多桶有效水。所以教师要多读书,多实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读书,能够促进教师精神的成长,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阅读中成长、成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