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共促成长》观后感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塑造孩子的性格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积极参加每一次家长培训,每天撰写亲子日记,希望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助力孩子成长。今晚的直播讲座,很有收获,老师的一些观点也让我产生共鸣,进而反思自己的行为。
1.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古有孟母三迁,告诉我们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环境有时候可以帮助造就一个人才,有时候也可以毁掉一个人才。因此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当中,一定要重视良好的环境的创造。
我们的家长想要把孩子培养成爱学习的孩子,那我们就要从多个方面给孩子营造一个学习型的氛围。我们要求孩子去写作业,我们就不要看手机、不要看电视,也准备一本书安静的读。
对于营造学习氛围我比较重视,孩子在屋里写作业的时候我家不开电视,多数情况下我整理家务,例如洗衣、拖地;有时会把在单位里没有做完的工作带回家做;但是有时也会看手机小说。我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是:不看手机,实在要看也要等笑语睡了再看。看书可以改成看笑语的课外书,这样有时间我们也可以交流,我还可以更了解笑语的喜好。
2、父母要有高情商的沟通能力。
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这是一门大学问。我觉得这个太有难度了,是我需要努力学习提高的方面。现在我能做的是尽量好好和孩子说话,不随意发脾气。尊重孩子,你才能倾听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我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各种标签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就是告诉孩子自己不行。我有时和朋友交流、和孩子的老师交流,就会说到孩子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上课走神、做题粗心。看!我又在给孩子贴标签了。我得改掉这个坏习惯,我应该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其实笑语已经比小学的时候进步了,现在她在写作业时会预计每一科的完成时间。写每一科作业的中间不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喝水、说话、上厕所之类,写完一科以后再去做。她把闹钟摆在了桌子上,写一科作业就像在跟计划的时间赛跑,争分夺秒的,效率就提高了。
3、 家长要有控制情绪的能力。
家长发火的时候,可能会说出一些过激的话,孩子会出现严重的自我否定的心理。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的歇斯底里,有的孩子也会变的像父母一样的暴躁。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孩子在家长面前说话和做事会变得非常的谨慎,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自从写亲子日记以来,我觉得我控制情绪的能力提高了,生气的时候做点其他的事情,冷静一下再和孩子谈。
家长的行为举止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做事做人的方式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言传身教,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