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训斥,不是惩罚,教育是通过讲道理,换思想,形成新思想,从而改变行动。
现在的孩子教育是打不得,骂不得,说一遍又一遍就是不听,教育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面对这样的软硬不吃的学生,教育就需要耐心,教育要善于抓住他们的弱点,对待这样的学生更需要尊重,一视同仁,对待这样的学生,教育更需要爱,教育要克服办公室呆板教育,要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启迪,在生活中引领,在表扬肯定中激励。帮助他们设立小目标,不要幻想他们一夜变好 只要有“持久战耐心,教育就有希望。
一班、二班都有二个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每次作业都让课代表催。当天作业当天完成,他们总是第二天完成。作业都写了三次,其中一个学生一次没做,问他,还说“老师,作业我交了,作业本你没发给我!”这是初一学生的“智慧”。看来这是一个“老手!”对待这样的学生,如果不能“战胜”,以后怕就难管理了。
根据学生周五放学急切回家的心理,我选择了这样一个节点。周五放学后补作业,写完再走。
矫正学生行为,言出必行。学生们一开始认为是随口说着玩,不相信老师放学陪着他们。老师讲了,放学回家晚了让家长接。
放学留下写作业只是一个场景,让学生知道,不按时完成,就要补作业,必须做。让学生知道作业早晚都做,以后要按时做,不然还要做。同时给学生说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害处,教师周五放学留下,只是借这个过程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
下课铃响了,我在办公室等着。因为周四我反复强调几遍十多分钟过去了,还没有学生进来。我心里也没底,是不是他们都走了?都走了怎么办?处理不好,全盘皆输,因为同学们都看着呢?
正在我胡思乱想之际,传来了敲门声。随着我一声“请进”,三个学生走进办公室。这是自觉行动,说明他们有改的诚意。补作业是形式,认识到错误、改造是本质。我告诉他们“你们三个主动来,说明你们有纪律观念,听从老师要求。你们以后能按时完成作业吗?”
“能”,三个人同时回答。
“念你们是初犯,今天不留你们了,作业回家去做。”话音刚落,三个学生立即欢呼起来。“谢谢老师,我们一定改!”
还有一个学生没来,我想让同他们去喊。一个学生说“老师.XXX回家了,”现在的孩子个性真强。周一回来再找她。先让他说明情况 继续采取措施,做到解决问题,就事论事,不能带感情把问题变成师生之间的冲突。只谈作业,只谈危害,只谈要求,让学生完成作业让学生认识到周五放学留下的目的。
学生只有认识到老师做法的良苦用心,心存感激,教育才会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