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指导师实操培训课—谁是那个没长大的孩子/534
晨曦大王/田亦涵/田君瑶妈

10月26日星期三

“实操培训课程”,第一次看到这个课程的时候以为是给出一些常见的案例,然后听讲师如何去分析,现在想想不用特意给案例,生活中处处都是鲜活的案例,每个人既是案例中的一员,也可以做自己的指导师,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最真实想法,最根本的动因和最终的结果。所以与其听老师分析案例不如自己剖析自己。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实在太少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于是在我们的心里就容易形成一些固定的思维模式“幼儿,就是不讲理,你的是我的,我的也是我的”或者“幼儿都应该是乖巧的,萌萌的,不管你说啥,都会回应—好哒”;到了七八岁就是“狗也嫌的时候了”;十几岁青春期,那就是“你让他往东偏往西,你让他撵狗他偏撵鸡”。于是幼儿的活泼好动的性格,刨根问底的好奇、探索,我们视而不见了,七八岁的孩子,勤奋好学,热爱运动,热于助人,我们看不到了,青春期的热情奔放,充满活力,勇于挑战,敢于创新,也看不见了,在我们眼里都是孩子们的不好。当我们认为“幼儿就是任性,童年就是捣乱,少年就是叛逆”,那么我们心里的孩子永远都是没有长大的。真的是孩子没有长大吗?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看到孩子的成长,或者是不愿意接受孩子长大的事实。孩子们一直都在长大,这时自然的成长规律,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家长“视而不见”呢?因为是我们心里的“小孩”没有长大,所以作为家长,我们无法接受孩子们的“成长”速度超过了“我们”。所以正如武校所说,我们和孩子的争斗,和家人的争斗,最终都是我们和自己“内心小孩”的争斗。我们外表是成人,但是“内心小孩”却没有成熟。

所以,最好的成长是“修炼自己”而不是只盯着孩子们的不好,只盯着其他家人的不好。一个人,之所以总愿意盯着别人的不好,是因为,没有接受自己的“不好”,没有发现自己的“好”。当我们心里是“佛”的时候,看谁都是“佛”,但是,当我们心里是“一坨屎”的时候,看谁都是“一坨屎”。愿意做看谁都是“佛”的佛印,还是看谁都是“一坨屎”的东坡,取决于我们自己。

图像

图像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769302
推荐日记
《242今天封城了。2022.10.26凌晨4:30 封城》
《交朋友,不是做生意(298篇)》
《我和弟弟一起走》
《只有很好地倾听别人的,才能更好地说出自己的。》
《感冒了》
《亲子日记866 2022.10.24星期一晴》
《亲子日记(第277篇)》
《劝我戒烟》
《随手记(24)穿衣记》
《口述日记18》
《2022.10.24晴【270】》
《沟通(21)》
《表格的委屈》
《亲子日记第456篇》
《弄巧成拙》
《 第300篇亲子日记父母规打卡第152天》
《第273篇2022年10月25号天气晴星期二》
《庆幸生活》
《姚猪蛋妈妈—梁弯婉随意智慧女神成长记 690》
《2020.10.25【271】晴》
《第946篇 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 雨》
《亲子日记306 “丢” 钱》
《日常》
《家长会》
《亲子日记》
《267.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
《我爱刷牙》
《如何帮助孩子渡过青春期》
《今日事今日毕》
《20221025 星期二 天气晴 亲子日记第102篇》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