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听亲子课程讲座的时候,我被一句话深深的震撼了,亲子日记坚持不下去,是没被逼到份上,如果被走投无路了,也就坚持下去了。听到这里我对自己这几年的亲子日记之旅仔仔细细地回忆了一遍。
说起来我们也是花小第一批接受亲子家庭教育的,2017年老大升入一年级也是在这一年第一次听武校讲课,自己下定决心写日记。也确实做了,一年级止步于60~70篇,2-4年也做了也都是60~70篇,5年级也做了写的稍稍多点,但是确没有真真正正的去思考这个日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鼓励孩子","面对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些话语也时常在脑子里闪过,但是行动却时常不收脑子支配,身体不舒服,上班累了等等都成了情绪爆发的导火线,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好,劳心劳力,孩子进步却微乎其微。直到今晚听到这句话"亲子日记坚持不下去,那是还没有被逼到份上",我才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
亲子日记首先她不是一种任务,不是一种负担,也就是一种态度。再就是为了孩子那种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冲劲。两者兼备才能不断坚持,只有坚持了才有量产到质变的飞跃。而不是我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为孩子好,却没有为好而改变的行动。这也许就是同样的都是2017年接受的亲子日记,有的成了孩子成长的助推器,而有时我却在怀疑我也写了,怎么却没有变化很小原因吧。缺少的是为了孩子那颗破釜沉舟的心。